GCIOSGF Newsletter 大中華留學生全球總會會訊:
by 大陸民俗專家
董仲舒《雨雹對》有云“十月,陰雖用事,而陰不孤立。此月純陰,疑於無陽,故謂之陽月。”在傳統文化里,世間萬物有陰陽之分,農曆的十二個月份被分為陰月和陽月,其中的農曆十月既叫陽月又叫陰月。董仲舒對此解釋說,天地之間存在著陰陽二氣,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雖然十月是純陰,但是自十月之後,陽氣始生於地下,漸冉流散,故言息也,陰氣轉收,故言消也。
今年的農曆十月,除了有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冬之外,還有一個傳統節日——下元節。隨著歷史的發展,很多人可能對下元節不怎麼熟悉,因為它不像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那麼熱鬧,甚至還不及中元節和上元節那麼有名氣。
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這三個傳統節日合稱為“三元”。上元節也叫元宵節,在古代的地位甚至超過了春節,就算到了現代社會也是非常熱鬧的一個節日;中元節與上巳節,清明節,寒衣節稱為四大“冥節”,人們通過供奉果腩、燒紙錢、放河燈等儀式來表達對先人的緬懷,它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節日。那麼十月十五下元節是什麼節日呢?
其實,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都與華人的傳統道教有關。道教是“上標老子,次述神仙,下襲張陵。”道教是由東漢張道陵天師所創,以黃老道家思想作為基本教義,以“道”作為其最高信仰。 “道”無形無象而又孕育天地,是萬物的本原,就連道教的神仙也是由道炁所化。
上元、中元、下元其實是道教神話體系裡的三位神仙,即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而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則是三位神仙的誕辰之日,因此最初這三個節日就是為了紀念三位神仙的誕辰。
其實在道教創立之前,民間就已經有關於三官大帝的傳說。上古時期,天、地、水是古人生存的必要條件,沒有它們,世間萬物就無法生存,因此古人就有了對於天、地、水的敬畏和崇拜,進而就有了天官、地官、水官的神仙信仰。比如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瘞。”
東漢中葉,張道陵天師在創立道教時,就有祭祀天地水三官的記載“書寫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張天師認為三官大帝具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神職。
下元節在民間都有哪些習俗?
祭祀水官和祖先
前文說了,下元節最初的意義就是為了祭祀水官,後來民間又在這個節日里祭祀祖先。宋代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記載“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在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這一天,道觀的道長們會舉行盛大的齋醮法會,為眾生祈福消災,度亡解厄。而老百姓則是有放河燈的習俗,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 “十月半,牽礱團子齋三官”同時,人們在這一天還會用穀米磨成米粉製作薄餅,包素菜餡的團子,稱之為“齋三官”。
工匠祭爐神
民間相傳爐神是太上老君。 《西遊記》裡的太上老君非常低調,每天在兜率宮裡煉丹和鍛造兵器,像金箍棒、九齒釘耙、金剛琢這些神兵利器都是出自老君之手。正因如此,民間的工匠把太上老君奉為祖師爺,鐵匠打鐵用的鐵砧也被稱為“太上老君的膝蓋”,對其敬奉有加。在道教神話裡,太上老君位列三清,是創世神的存在,道教更是將老君作為大道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