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5日 星期六

美11州宣布貨幣獨立,121國去美元化,中國或清倉美元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By Bwc



 美國財政部7月14日公佈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聯邦6月預算赤字為2280億美元,同比增長156%,遠遠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1750億美元。相比之下,2022年6月的預算缺口為 890 億美元。與此同時,今年6月美國財政部收入下降 420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9%,至 4,180 億美元,而 6 月支出則增長 960 億美元,即 18%,至 6,460 億美元。

由於每月赤字高於預期,也遠高於一年前,因此在截至今年6月的美國本財年 9 個月的累計赤字已經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三高,僅次於美國金融危機的年份。與此同時,2022 財年年初至今赤字達 1.393 萬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已增加 170%。在本財年的 9 個月中,美國債務利息總額已達到創紀錄的 6520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 5,210 億美元相比,高出25% 以上。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截至 6 月底未償債務總額的加權平均利率為2.76 %,這是自 2012 年 1 月以來從未超過的水平。數據顯示,這一數字高於一年前的 1.8%,如果美聯儲確實維持較高利率更長時間,那麼債務綜合利率將在一年內超過 4%。

這對美國來說將是一場徹底的災難,意味著美國32.5萬億美元債務總額的利息支付將在12個月內達到至少1.3萬億美元,有可能使債務利息成為美國政府最大的單一支出,並超過社會保障。

據聖路易斯聯儲的數據,美國聯邦支付的利息現已首次超過9000億美元,並且在一個季度內可能會突破1萬億美元,這一歷史性基準可能會開始倒計時到美國的明斯基時刻。可以預見的是,美國聯邦的債務利息爆炸式增長,即將成為2024年的一個主要話題。而始作俑者並非別人,是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

2020年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以應對大流行之名,猛烈開啟天量美元印鈔機,加速美國債貨幣化的進程的同時,滋生了美元資產的泡沫化現象,特別是到了2022年美國通脹指數甚至一度高達9.1%的惡性級別。這就使得美聯儲在2022年3月以來不得不開啟超激進的加息策略,以抑制通脹。

儘管經過10次加息,聯邦基準利率達到5%-5.25%的40年高位後,美國勞工部7月13日公佈,美國6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攀升3%,漲幅遠低於9.1%的峰值,也低於5月的4%。重回2021年3月的水平,連續第12個月下降,但是目前依然沒能達到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對此,美聯儲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7月14日表示,美聯儲今年需要再加息兩次,才能將通脹降至目標水平。

而芝商所的美聯儲觀察工具預計,美聯儲7月下旬將開啟第11次加息,並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已高達近93% 。然而這場以抑制通脹之名的加息卻在不斷加劇美國聯邦的債務利息成本。

與此同時,5年期美債收益率目前約為 3.96%,而去年初為 1.35%。隨著低收益證券的到期,美國財政部面臨著未償還債務利率的穩步上升。並且即使美聯儲在未來某個時候開始降息,由於到期債務展期的延遲,美國財政部實際支付的利息仍將持續上升。這也是,為什麼今年1月至5月,美國債務上限陷入僵局的過程中,美國財長耶倫數次警告,如果不能繼續借新還舊,美國將陷入經濟和金融災難的深層原因之一。

然而,多年以來,由於美國經濟高度依賴美元儲備貨幣帶來的種種便利,已經將輸出美元及美國國債而獲利當成了捷徑,在憑藉印鈔和借債就能佔據優勢的背景下,美國經濟和金融體係也不斷失去公平性,最終的受益人幾乎是距離美元印鈔機最近的華爾街精英及金融寡頭。

並且伴隨美聯儲不定期通過美元貨幣政策收割全球及美國國內多個州的財富利差,要求打破美元現有的印鈔機模式和美國債務貨幣化,並且去美元化的聲音已經此起彼伏。這其中,就包括恢復金本位,將美元與黃金重新掛鉤,以對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毫無節制濫用美元地位加以節制。

截至 7月14日,美國國會議員亞歷克斯穆尼已經數次提交法案,呼籲美國盡快恢復金本位,糾正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在貨幣領域所犯的錯誤。

自1944年以來,美元一直是世界儲備貨幣。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美元與黃金掛鉤,所有其他貨幣都與美元掛鉤。固定匯率制度的出現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提供了穩定的環境,因為所有國家的貨幣價值都直接或間接與固定的黃金價格掛鉤。

然而此後隨著美國面臨的一系列經濟挑戰,布雷頓森林體系在 20 世紀 70 年代瓦解,1971年尼克松單方面宣布將美元與黃金脫鉤,結束了金本位制,並將美元轉變為不依託於任何物理實物的純紙幣時代。進而美元的價值完全取決於人們對美國聯邦的信心和信任。

而通過下圖,可以看到,過去一百年間,由於美國不斷上演惡性通貨膨脹和不斷將債務貨幣化,美元已經失去了97%以上的購買力。對此,法國半個多世紀以前就意識到美元的不可靠,上世紀60年代時,法國時任總統戴高樂就提出美國歸還法國黃金的要求。

他認為,美元是最陰險的。每當我們有美元時,我們都會將其兌換成黃金。每個人都應該這樣做。金錢不應該被操控。而通過下圖,可以看到,法國,德國,意大利這些老牌歐洲國家的外匯儲備中,黃金儲備在外匯儲備中佔比都超過65%。

並且這三個歐洲國家也都紛紛提出從美聯儲等海外金庫運回黃金的計劃。而截至目前,只有法國在去年已經運回了全部黃金儲備,德國意大利等國僅運回了部分黃金。也可以看出,法國用了60多年才運回了全部黃金儲備,似乎也印證了當年戴高樂對美國經濟和美元信用的擔憂不無道理。

不僅於此,在美國國內,除了一些議員提出恢復金本位的提案之外,截至7月14日,猶他州, 懷俄明州,俄克拉荷馬州,密蘇里州,德克薩斯州,阿肯色州,北卡羅萊納州, 路易斯安那州、 佛羅里達州、 田納西州、 阿拉斯加州共有11個州已相繼宣布黃金和白銀可以作為貨幣流通,並可以替代美元的法定貨幣功能,進而上演貨幣獨立現象。同時,至少43個州都已相繼免除了金銀銷售稅。這都為美國越來越多的州走上貨幣獨立之路奠定了基礎。

而事情的最新進展是,美國金融諮詢機構Schiffgold7月14日的消息顯示,目前,美國已經有7個州的現行法律授予在其境外具有法定貨幣外幣的地位。分別是,德克薩斯州、 路易斯安那州、 佛羅里達州、 俄克拉荷馬州、 田納西州、 阿拉斯加州和 阿肯色州。

也就是說,這7個州已經正式宣布該州在貨幣獨立,可以用黃金替代美元後,不僅可以在本州州內進行商品交易,還可以用相關貨幣參與全球貿易。簡單來說,比如亞洲的貿易商與德克薩斯州的貿易商開展商品經貿時,亞洲的貿易商可以自行選擇不再使用美國的國家貨幣美元,而是可以選擇接收德克薩斯州的州貨幣。

而這背後更深刻的影響是,一旦一些國家同意接受上述7個州的獨立貨幣開展經貿,則意味著,接下去這些州相關的貿易,甚至稅收都可能會繞開美國聯邦,而實現獨立運行。並且這一全新的美國多個州的貨幣巨浪可能將迅速席捲美國更廣泛的地區。這是美元不願意看到的事。

這在華爾街資深預言家彼得.希夫看來,雖然美元不會在一夜之間被取代,但培育一個與黃金支持的穩健貨幣的競爭環境是全美所有50個州的最佳選擇。也就是說,美國的各州將可以自行決定他們信任哪種貨幣。分析認為,連美國越來越多的州都在以自己的方法走上貨幣獨立,而去美元化之路時,全球多國掀起去美元化的巨浪更加不可避免。

BWC中文網國際財經團隊獨家觀察到的數據顯示,截至 7月14日,至少121個國家已經開始紛紛用到一種或多種方法而去美元化。去美元化已經由最初受到美元限制的伊朗,委內瑞拉等幾個石油國擴散到全球更廣泛的角落。甚至非洲去美元化都已經形成了燎原之勢。

比如,非洲的肯尼亞繼今年3月正式宣布使用該國本幣先令採購沙特石油,並且沙特接受後。肯尼亞總統魯托6月敦促整個非洲在貿易中放棄美元。他在吉布提議會發表講話時稱,肯尼亞與吉布提兩國應放棄在貿易中對美元的依賴。並反問道,美元如何成為貿易的一部分? ……為什麼我們在吉布提買東西一定要用美元支付?為什麼? ”我們只是想更自由地進行貿易。”

分析認為,非洲公開去美元化的現象意味著,正如下圖所示,世界儲備貨幣從來就不會被同一種貨幣獨占,特別是伴隨今天美國經濟深陷債務黑洞,以及美國越來越多的州都開始尋找自己獨立的貨幣解決方案,或用錨定黃金的貨幣形式向美國財政部發行的美元和美國國債亮劍時,全球去美元化更加無法逆轉。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11月以來的近10年間,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已由1.3167萬億美元峰值,累計淨拋售了4478億美債,目前僅持倉8689億美元,已累計淨拋售了34%的美國國債。而就在6月,美國財長耶倫被美國國會眾議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通知,為中國接下去可能拋售8590億美債,或接近清倉美債做準備。並且自去年11月至今年6月,中國已經連續8個月共增加165噸黃金儲備,正在持續發出加速清算美債置換黃金的信號。

似乎正基於此,有美國國會議員和華爾街人士建議,美國應該調用其國庫中的8133.5噸黃金儲備中的一部分,鑄造價值1萬億美元的黃金幣,以支付給中國。這也意味著,美聯儲到任何時候都無法,也不敢阻止中國隨時取走,可能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寄存的約600噸黃金。也說明,美國經濟是不願意看到中國大規模清算美債的,美國到任何時候也無法賴掉任何一筆美國國債的賬目。

因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商品進出口國,一旦如法德等歐洲國家黃金儲備佔比驟然提升至65%以上,多個貿易夥伴或也將進入徹底拋棄美債和美元的狀態。進而美元將會進一步痛失儲備地位。

亦如被譽為最有遠見的華爾街商品大王,億萬富翁吉姆.羅傑斯多次警告,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債務國,債務無處不在,印鈔無處不在,這遲早都要付出代價。美元儲備地位並不會長存。

GCIOSGF

台北時尚蔬食薈2023-2024月例會活動

歡迎加入時尚蔬食薈吃蔬食救地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