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7日 星期日

國際媒體稱:戰火一旦爆發,中國將會一鳴驚人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整理:會務

時事

俄烏衝突的局面使很多人擔心第3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可能就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因為俄羅斯沒有停止進攻的意思,烏克蘭沒有談判的意願。美國也不想讓俄烏衝突現在就停止,但是其他國家受不了。



因為俄羅斯的能源和烏克蘭的糧食決定了很多國家的生存,如果飯都吃不上了,那麼有些國家就可能發生國內戰爭。局部衝突越來越多,很快就能連成一片,然後就形成混亂的局面,結果引發全球大混戰。如果戰爭發生在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那麼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局面呢?國際媒體認為,戰火爆發後,中國的表現將使中國成為全球無人不曉的國家。國際媒體的判斷是有道理的。

中國軍隊已經脫胎換骨

現在中國軍隊有三大變化,一是管理體制發生了變化,二是軍人素質發生了變化,三是武器裝備發生了變化。

首先說管理體制的變化。自從解放以後,中國軍隊的組織機構就是發軍區和軍種為主要的組織架構,全國共有七大軍區,有陸海空和第二砲兵4個軍種。現在中國已經調整了軍隊的組織架構,變成了五大戰區,兵種之間的界限被打破了,出現了更多的合成旅。第二砲兵也使用了更為恰當的名稱,被改稱為火箭兵部隊。


軍隊的領導體係也發生了變革,武警和解放軍統一管理,這種方法能夠使指揮不會出現矛盾,命令的傳達將更快速,各個兵種之間的優勢將得到互補。無論是訓練還是實戰或者是演習,都能夠提高效率。這種組織架構可以隨時從平轉戰、由戰轉平,一旦戰爭來臨,中國軍隊能迅速進入戰時狀態。

其二再說中國的軍人素質。之前一般招收高中生來當兵,現在鼓勵大學生參軍,軍隊的大學生比例越來越高,士兵的素質越來越好。複雜的武器裝備很快就能夠被掌握,而且還能夠出現很多技術革新,新裝備列裝部隊以後很快就能夠成為得心應手的武器。


另外大學生也易於管理,也比較聰明,所以在作戰的時候反應速度快,智勇結合,能夠增加取勝的概率。再退一步說,就算自己的武器壞了,子彈打光了,繳獲敵人的武器也能夠迅速掌握,從而產生戰鬥力。

最後說中國的武器裝備。現在中國各種武器裝備已經不是完全仿製蘇聯的武器了,創新元素越來越多,精度和火力都明顯提升了,甚至能銷售給歐洲國家阿。中國的武器種類非常全面,既有先進的高超音速導彈和反衛星導彈,也有普通的狙擊步槍,可以說在常規武器方面無一短板。


中國還有能夠具備核反擊的核武器,一旦中國捲入戰爭,敵方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將丟盔棄甲、抬不起頭。可以說在中國家門口的戰爭,中國軍隊是所向披靡。

中國經濟確實今非昔比

現代戰爭要想取得勝利,不但要靠軍事實力,還要靠經濟實力,因為武器的補充、彈藥的增加、傷員的救治都需要後勤來解決。後勤水平如何受一個國家的經濟影響。戰爭的時候很多生產都停滯了,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不行,那麼很快就會被戰爭拖垮。


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好,那麼就堅持較長的時間。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戰爭來臨時,中國經濟的優勢將體現得非常充分,作戰軍隊能夠隨時得到補給,沒有後顧之憂。中國國內民眾也不必慌張,不必囤積糧食等商品,因為衣服夠穿、糧食管吃。只要不是戰爭出現在全中國,那麼中國的後方會安定如常,就如現在的俄羅斯一樣。


中國民眾依舊高度團結

現在中國的互聯網上有各種各樣的奇怪的聲音,甚至以醜為美,但是傳統的愛國道德早已在中國人的心中紮下了根,在關鍵時刻,中國人就會放棄隔閡,一致對外。這在中國歷史上多次都有明顯的表現,例如在二戰的時候土匪和國共兩黨都能夠團結起來抗日。美國和日本企圖在台灣島和釣魚島挑起事端的時候,中國民眾的聲音也是高度一致的。


可以預想,未來中國再被侵略,中國民眾不會各行其是,必然積極為軍隊提供支持,年輕的參軍,年老的做後勤,宛如抗戰的時候一樣。外國想在戰爭的時候同時在中國發動顏色革命,根本就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結語

其實不用等到戰爭爆發的時候,現在的中國已經是無人知曉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了,很多國家都支持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中國是又是一個不稱霸的國家,中國總是喜歡在別人危難的時候拉別人一把。

中國幫助了非洲種植水稻,幫助非洲搞基礎設施建設。其他國家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中國無論關係遠近,都能夠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人道主義救援。中國還主張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盡量避免發生戰爭,因此尊重中國的國家很多。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金磚組織受到很多國家的重視,很多國家將加入中國所在的金磚組織。

中元祭祖,老人說“寅不祭祀,燒紙躲七”啥意思?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講座:中元民俗

整理 會晤:

中元祭祖,民俗傳說“寅不祭祀,燒紙躲七” ,上墳啥講究?

七月十五是民間傳說中的“中元節”,也是上墳祭祖的日子。

在七月十五中元節這一天的活動,自然也是不亞於中秋節的,每逢七月十五,有的地方有“請家仙”的傳統習俗。

所謂“請家仙”,並不是民間故事中的“請仙家”,而是祭奠先祖,讓祖先回家過十五的意思。所以作為華夏傳承,有“孝道為先”的意義。大多數的人都是在“中元節”前後進行祭祀先祖的。按照民間的傳統文化,祭祀的時候是有講究的,在其中農村老人認為有“寅不祭祀,燒紙躲七”的說法。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在華夏,自古以來就有過“三元節”的說法,當然三元分為“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農曆的正月十五,按照民間的日子來說,這一天是神話傳說中上元天官紫微大帝的誕辰,又名天官賜福日,故為“上元節” ,也稱為元宵節。而“中元節”則是農曆七月十五日,按照民間的說法,這一天是中元地官清虛大帝的誕辰,又稱為地官赦罪日,故為中元節。“下元節”則是農曆十月十五日,這一天也是下元水官洞陰大帝的誕辰,又稱為水官解厄日,故為下元節。

這三元當中,只有“中元節”這一天民間的活動最多,因為按照民間的說法,中元節這一天是“地門開”的日子。古書《修行記》是這樣說的:

“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中元節是民間裡最大的祭祀的節日,比對清明節掃墓更加的重視。

至於中元節的由來是源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魏。七月半這一天,是小秋時節,這個時候莊稼也正在豐收之際,那時候古人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來年莊稼豐收。也為了感恩,就採用新收割的米,以祭祀祖先,並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這種祭祀的傳統習俗便被傳承了下來,並延續到今天。所以七月十五中元節這一天除了祭祀祖先,緬懷祖先外,還有一定的感恩之意。

 宋朝時期詩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是這樣說的:“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而習俗認為“寅不祭祀,燒紙躲七”,此話是啥意思?

寅不祭祀:

“寅不祭祀,神鬼不嘗”,這句話來自於彭祖的《百祭篇》。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這一天出現有“寅”的日子的時候,就不能做祭祀之類的活動。這包括不能祭祀先祖,不能祭祀天地,不能祭祀民間傳說中的一些“聖人”等等。

為何?老祖宗認為,古時候的年份,月份,日子都是有天干地支組成,而這天干地支兩兩相配,並組成60和甲子。所以年干、年支,月幹,月支……等等都是在這干支紀年中的。按照老祖宗的說法,寅日,寅時是“三陽開泰”,也是陽氣非常旺盛的一天或者時辰,這就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一樣,如果在這樣的日子,時辰去祭祀祖先也是沒有意義的。老祖宗認為,逝去的祖先為“陰”,而“三陽開泰”為陽,由於陰陽相剋,做一些祭祀之類的活動自然是不成的,對於先祖來說也有不尊重之意。

今年的中元節這一天,以及前後有沒有帶“寅”的日子呢?

按照干支紀年來說,七月十五中元節為辛酉日,七月十四為已未日,七月十三是戊午日,七月十二是丁巳日等等。

只有七月初九為“甲寅日”,七月二十一為“丙寅日”,在祭祀的時間上也要躲避一下“有寅的時辰”。

燒紙躲七:

習俗還認為,在給祖先燒紙的時候,如果遇到農曆逢“七”的日子,也是要注意了,最好“逢七不燒紙”。在農曆的七月,或者其它月份,在上墳的時候,也是要躲初七、十七、廿七這三個日子的。

為何老祖宗認為“燒紙要躲七”呢:

因為喪葬文化有這樣一種傳統的習俗,就是“燒七”。比如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為止。習俗對於喪葬文化是非常重視的,每隔一個七天,就會做一次法事,並且每日哭拜,早晚供祭,直到七七四十九天才能完成這個法事。

但是習俗還認為:

在做七的時候,是不能碰到有七的這個日子的,比如初七十七、二十七這三天,因為俗語是這樣說的:“犯七不犯八,閻王要責罰,亡魂無處躲,躲在蓮花下……”

所以老祖宗認為,這三天是犯七的日子,最好不要燒紙,以免對先祖的不尊重之意,後人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幫助祖先躲避災難的寓意。

古代在孟秋即農曆七月時,天子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宗廟,稱之為「嘗新」、「秋嘗」、「薦新」,以報答神鬼與祖先的蔭庇。在收穫的季節,天子象徵性的以新榖祭祀祖廟,表達對祖先的敬意。由於祖先崇拜在中國人的信仰中占了相當重要的一環,所以「薦新」的習俗得以存活數千年,甚至在它已從國家祭典中消失以後,民間都還保持著薦新的習俗,並且集中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行。

南北朝時,佛教盛行,佛教徒依照《盂蘭盆經》以及結夏安居的傳統,在七月十五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後來這天就有了盂蘭盆節的名稱。道教出現後,加入了道教相關內容,依《玄都大獻經》說七月十五這一天,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會持人鬼錄簿,檢閱善惡,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因此,這一天,餓鬼囚徒、十方大聖都會齊集起來,道士則會供奉花果、設壇頌經,作法事,祭祖並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有普度之意。因此,不論佛教或道教,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都有活動普度眾生。這天也是中元地官寶誕

隨佛教盂蘭盆會和道教地官赦罪說法的盛行,原先薦新、秋嘗的孟秋月逐漸變成超度施食孤魂野鬼的鬼月

相關傳說編輯

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是道教大神,最流行的說法即帝舜,是黃帝的八代孫,母死後父再娶,繼母生了兒子,舜常遭繼母及象所害,唯舜仍事奉父母、相待幼弟恭敬友愛如一。舜後來在歷山耕作,在雷澤網魚,在河濱製陶,人民相攜來聚追隨他,兩年成村邑,三年成都市,二十歲時以孝舉聞名天下,三十歲時堯帝以二女賜為妻並禪讓帝位,而後成為大神。因舜事親至孝,所以中元節又叫「孝子節」,民間在這天都會殺雞宰豬,準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同時民眾聚集廟宇中,豐盛祭品普施陰公,孝祭祖先,繼而普度遊魂野鬼,稱「中元普度」。

道教中元法會編輯

普度原意是超度四方孤魂野鬼,以宮觀寺廟為中心來舉行法會,日夜誦經,普度亡魂,餓鬼囚徒亦可得到解脫。因此道教的中元節原本是祭祀地官並超度亡靈餓鬼的節日。但在魏晉之後,佛教信仰引進中國,其盂蘭盆節普度眾僧的習俗,結合道教中元節普度餓鬼的祭典,形成集佛、道思想於一體的中元法會。


GCIOSGF

台北時尚蔬食薈2023-2024月例會活動

歡迎加入時尚蔬食薈吃蔬食救地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