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0日 星期日

歷史回顧:或許這是你不知道的歷史~1986年台灣聯絡大陸談統一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By 文史研究 Jingxin(陸)

 1975年4月初的一天,萬物復甦,雀躍鶯啼,天地一片生機盎然。

已進入耄耋之年的毛澤東正在讀書,此時工作人員告訴了他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

4月5日,蔣介石在台北去世了。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員是帶著有點高興的情緒告訴毛澤東這個消息的。

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後卻異常平靜,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從嘴裡擠出三個字:

“知道了。”



毛澤東和蔣介石在重慶談判

在毛澤東看來,蔣介石這位老對手的去世讓他覺得有一絲遺憾,因為這樣一來,國家的統一怕是又要延後了。

解放前,毛澤東和蔣介石是對手,解放後,兩人又是促進兩岸統一的重要推手,少了任何一人都不行,可現在斯人已去,如之奈何?

蔣介石的去世讓毛澤東心中五味雜陳,若不是1969年陽明山的那次意外車禍,說不定老蔣還能再活個十幾年。

但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愛捉弄人。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並沒有澆滅兩岸人民期盼統一的信心。

1979年,一篇《告台灣同胞書》的發布,直接轟動了全國,所有人都認為兩岸關係即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只可惜的是,不知是當時信息閉塞還是有人刻意封鎖消息,此等石破天驚的聲明,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蔣經國居然沒做出任何回應。

毛主席去世後,讓台灣回歸的重任就落在了鄧小平肩上。


毛澤東和鄧小平在說話

這再合適不過,因為鄧小平和蔣經國在幾十年前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同學。那時的鄧小平22歲,蔣經國祇有16歲,都是滿腔熱血、風華正茂的年紀。倆人交流經驗,暢談理想,結下了十分深厚的友誼。

鄧小平相信,身在台灣的蔣經國不會不希望回歸祖國的,他的年紀一天天大了起來,當然想老了之後落葉歸根了,就連他爹蔣介石的靈柩也還沒下葬,就等著有朝一日兩岸統一後魂歸故里,葬入浙江溪口的蔣家祖墳。

果然的一件事印證了這種說法,蔣介石去世七週年之時,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看到了一篇經過香港媒體謄寫的發表於台灣報紙的文章。

文章的作者是蔣經國,內容自然是紀念其父去世7週年的懷念之語,其中有一句話非常值得玩味。

那便是:“切望父靈能回到故園與先人同在。”

當時任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組長、周總理的遺孀鄧穎超女士看到這句話後,當即捕捉到了蔣經國對台灣回歸大陸的企盼。心情十分興奮的她立即給中共中央打了一個電話,直言台灣問題或許已經迎來轉機。



鄧穎超

過去幾十年,台灣在蔣介石手裡避免了被美國人“分割獨立”的命運,但統一之事卻是一拖再拖,每次都是統一的曙光正要來臨時,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變故而希望破滅,猶如一陣風劃過湖面,正要掀起驚濤駭浪之時便又歸於平靜。

而特殊時代的到來,讓蔣介石對中國大陸多了一份懷疑和擔憂,兩岸關係的發展在那段日子幾乎停滯不前。其實,蔣介石此人雖偏安小島,卻不願對強大得多的大陸卑躬屈膝。畢竟他是軍人出身,在他觀念裡,主動向曾經的對手毛澤東放低姿態無異於繳械投降。

可蔣經國完全沒有這個顧慮,從寫於蔣介石去世7週年的這篇文章就可以看出,為了兩岸統一,蔣經國是願意向大陸方面放低姿態的。

這也是鄧小平相當欣賞他的一個地方。誠然,國共兩黨只不過是政治信仰不同而已,祖國的統一大業高於一切,若雙方有分歧、有不同意見都可以坐下來好好談,大家都是炎黃子孫,有啥抹不開面子的呢?

同時,蔣經國對鄧小平的評價也相當高。

早在1978年鄧小平復出時,蔣經國也剛剛接任台灣領導人的位置,這或許是歷史的安排,又或許是時代的巧合,鄧小平和蔣經國的幾乎是在同一時刻執掌兩岸,可以想像彼此的心情該有多麼複雜。


鄧小平在主持會議

蔣經國掌權後,召開的第一場“緊急高級情報首長”會議就是討論鄧小平。當時會上很多人都認為,鄧小平比毛澤東溫和,所以今後的兩岸關係將會緩和很多。

蔣經國卻擺擺手說:

“你們的評估,我認為都太樂觀,因為你們不認識鄧小平,但我認識他,因為我們在蘇聯一起學習過。他其實比毛澤東更為厲害,未來兩岸的情勢將比你們想像的更為複雜。”

果然,當葉劍英在1981年提出兩岸和平統一方案的“葉九條”時,海峽對岸的蔣經國就已經意識到,大陸與台灣的政治角力便無法避免。

不過在1982年,經鄧穎超這麼一匯報,蔣經國在報紙上的態度就引起了中央的重視,好不容易看到蔣家人的誠意,絕不能錯過這個統一的絕佳時機。

那時,所有人都能意識到,蔣經國這篇文章雖說發表在了台灣的報紙上,但實際上就是為了讓大陸方面看到,這好似是一種心照不宣的表達方式。如果大陸方面不能正確會意,那麼不僅會錯過兩岸統一的機會,就連蔣經國本人心裡也會不愉快吧。


蔣經國(左)

一封誠意滿滿的信

大家商議過後,認為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給蔣經國寫一封誠意滿滿的回信,想辦法刊登在台灣地區的報紙上。

關鍵是,這封信由誰來執筆?

一個名字閃過了所有人的腦海。

廖承志。

這個人,當年也和蔣經國一起在莫斯科留學,也是認識的。

廖承志是對台工作小組副組長,也是外交部顧問,但這還不是他最重要的身份,他最重要的身份是——昔日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先生的兒子。

廖家和蔣家是世仇,源於廖仲愷遇刺事件,行刺陰謀的證據雖沒有指向蔣介石,但傻子都能看出來,這事跟老蔣絕對脫不了關係。

廖承志和蔣經國從小到大都是兄弟相稱,但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即便蔣經國平日里對他頗為照顧,即便連蔣經國也看不慣他爹的種種行為,廖承志還是與蔣經國斷了來往。

大革命失敗後,廖承志對國民黨失去了任何期望,轉而加入共產黨的陣營。

在那之後幾十年,廖承志與蔣家人再無任何交集。


老年廖承志

不過,為了國家的統一,廖承志欣然接受了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對他來說,這既是兩岸的破冰之旅,也是他和蔣經國的破冰之旅。

實際上他早有此意,所以在當上副組長後,向中央提的第一條建議就是修繕浙江奉化的蔣家祖宅和祖墳。遠在台灣的蔣經國得知此事後,十分感激,直言:“共產黨做了件好事啊,這筆錢應該我來出的。”

不久之後,一封《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終於寫成。

這封信飽含深情,於平實之中娓娓道來,完全是以兄長的口吻,從回憶起與蔣經國過去的種種求學經歷開始,直至上升為國家統一的政治任務,著重陳述了共產黨渴望再度與國民黨開啟合作的誠懇態度。

這封信,與《告台灣同胞書》一起堪稱雙星並耀,字裡行間感人肺腑,無論誰讀了都會潸然淚下。

“台灣終必回歸祖國,千秋功罪,係於一念之間......盼弟善為抉擇,未雨綢繆。”

這封信的結尾,廖承志寫上了“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兩句,可能蔣經國讀到這裡,心胸想必會豁然開朗吧。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原文

要知道,自從兩岸社會活動家曹聚仁、章士釗兩位先生去世後,台灣便在後來近10年裡失去了與大陸來往的渠道。不管蔣經國在1982年寫的那篇紀念蔣介石的文章是否為“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不管蔣經國對鄧小平做何看法,老友廖承志這封誠意滿滿的信還是讓他無比動容的。

或許,蔣經國也看出來了,這封信雖然署名是廖承志,但裡面的內容絕對經過了鄧小平的修改審核。

不止蔣經國,就連無數台灣民眾也看到了這封信的內容。一時間,大家奔走相告,愛國熱情和企盼兩岸統一的期望在島內被激發了出來。很多想家的台灣老兵甚至看到了有生之年可以返回大陸探親的希望。

之後,兩岸所有媒體、百姓都把目光瞄向蔣經國,看他如何回應。都到了這個時候,大家可能都在心裡默念:“蔣經國可千萬別掉鍊子,兩岸統一的大好機會就在眼前,這次可千萬別像過去那樣又泡湯了。”

可事與願違,掉鍊子的事還是發生了。

令人寒心的回信

這封故人之信,蔣經國讀了很多遍,要說他對大陸感情淺薄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他和他父親一樣,雖然站在共產黨的對立面,但對祖國仍懷有濃重的鄉情。



從左至右:蔣介石、宋美齡、蔣經國

只是,蔣經國的身體在進入80年代後便每況愈下。更揪心的是,他倆兒子蔣孝文、蔣孝武都不是可造之材,這使得島內的政治局勢錯綜複雜,那些“台獨勢力”也有了露頭的傾向。如若蔣經國在報紙上對這封信表達積極態度,其影響力不亞於在島內引爆一顆重磅炸彈。

既然自己不方便表態,那回信一事蔣經國就只好找人代筆。

然而這裡他竟走了一步昏招——他居然去找了繼母宋美齡。

宋美齡當時在美國,按理說她在蔣介石去世後就對政治失去了任何興趣,甚至徹底與中國斷了緣分。宋美齡此人雖說也算得上是20世紀中國的知名女性,但她始終站在與共產黨的對立面,即便其夫蔣介石已經去世好幾年,她的“反共立場”始終沒變過。

廖承志的信是布達腹心、襟懷磊落的坦誠相告,而宋美齡寫的回信卻是小肚雞腸、不顧大局的個人宣洩,徹底搞崩了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兩岸關係。

“經國主政,負有對我中華民國賡續之職責,故其一再聲言‘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乃是表達我中華民國、中華民族及中國國民黨浩然正氣使之然也......然若能敝帚自珍,幡然歸來......他日光復大陸......回頭是岸,願捫心自問。”


蔣介石和宋美齡

這回信著實令人大跌眼鏡,宋美齡不僅重申了五六十年代台灣對大陸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提出了連蔣介石都已經放棄的“光復大陸”之荒唐想法,嚷讓中國“棄暗投明”。

宋美齡這一封信,竟直接把兩岸關係拉回了五十年代的劍拔弩張,無視了大陸政府為兩岸統一這麼多年所做出的努力。

很多人都覺得,蔣經國找宋美齡寫回信無異於飲鴆止渴。想當初寫給蔣經國的那封信雖然署名是廖承志,但實際上是鄧小平、鄧穎超等中央領導人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定稿的,其中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經過反复推敲。

中國政府對台灣誠意十足,對島內同胞推心置腹,宋美齡不但不當回事,居然連官方回信這麼重要的事都如此滿不在乎,甚至還透著一股傲嬌的不屑一顧,怎能不令人大失所望?

所以,不管蔣經國讓宋美齡寫回信到底是不是故意為之,無疑是一種不聰明的行為,因為這會讓兩岸所有同胞都覺得,中國大陸的誠意已經足夠好了。


蔣經國(左)

然而這時候,蔣經國卻站出來解釋:“她(宋美齡)所說的一切都是站在她的立場上,與台灣官方無關。”

這種解釋純粹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如此重要的回复聲明,難道宋美齡寫好之後就直接發布了?發布之前蔣經國莫非連看都不看一眼?發布之後他才慌忙解釋此聲明並非台灣當局本意,這不是事後諸葛亮麼?

台灣當局的做法讓中共寒了心,這麼努力想推進兩岸關係,台灣當局竟一點誠意都沒有,就連政治交流這種嚴謹務實的事情也能如此敷衍了事?

不過也有些人認為,宋美齡的回信雖令中央領導人倍感失望,但蔣經國讓她代為回信的行為也是給他自己留下了余地。從這裡看出,蔣經國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是希望其可以細水長流,畢竟分隔了幾十年,雙方不能一下子就把步子邁那麼遠,要不然台灣各界都還來不及反應,最好還是要有一個緩衝期。



蔣介石(左)、蔣經國(右)父子

這倒是可以理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故有一點可以肯定,宋美齡的荒唐回信蔣經國沒當回事,老友廖承志的循循善誘讓他感受到了大陸是真心渴望統一的,在他的內心已經造成了觸動。

“這現實嗎?”

1982年10月,北京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這位客人名叫沈誠,是蔣經國的機要秘書。

他的到來讓所有人都認為他是來給蔣經國訪問大陸打前站的,於是大陸中央給予了他相當高規格的接待,由負責對台工作的鄧穎超親自接見。

但商談過程不怎麼順利,鄧穎超反复跟他提及兩岸和平統一的相關政策,可沈誠卻屢屢顧左右而言他,給人感覺還是缺乏誠意。

不過鄧穎超很快便打消了這個想法,如若蔣經國沒誠意,那也不至於把自己的機要秘書大老遠派來談話了。所以只能說,台北的政治氣候恐怕還不是談判的時機。

鄧穎超意識到這一點時,雖心中無奈,但也接受了蔣經國和沈誠的苦衷。


鄧穎超(中)、鄧小平(左)和宋慶齡在一起

當然會有人因此感到遺憾,首當其衝的便是給蔣經國寫信的廖承志,繼曹聚仁、章士釗撒手人寰後,廖承志也於1983年帶著沒能見到統一的遺憾去世了。

眼看著為了兩岸統一耗盡終生的先輩們一個接一個離開人世,鄧小平在有生之年解決台灣問題的迫切希望越來越強烈,他也對多年的老戰友們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要實現統一,就要採取適當的方式,我們則更傾向於舉行兩黨平等會談。”

4年後(1986年),蔣經國再次將沈誠派到北京,與中央領導人舉行第二次會談。

其他的諸如通航、通商、通信等內容倒沒什麼,都很好談,可後來沈誠轉達了蔣經國的一個“特殊要求”,讓包括鄧小平在內的所有人都感覺不可思議。

蔣經國的“特殊要求”就是必須要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這要求大陸覺得簡直荒唐,意味著中國大陸必須放棄已經實行了近40年的社會主義制度,而是要與台灣的政治制度“接軌”。

鄧小平聽罷,想都沒想就以四個字回應沈誠:“這現實嗎?”


鄧小平(右)

不得不說,蔣經國這種想法簡直是天方夜譚,不知道他到底是真有這樣的想法,還是想用一個匪夷所思的理由來拖延時間。上次鄧穎超跟他們談判時就是這樣,沈誠對我們的誠意完全不置可否,不知道蔣大公子究竟咋想的。或許是他是想儘自己一切所能,為台灣人民多爭取些利益吧。

可蔣經國忘記了最關鍵的一點:談判的前提條件是雙方的“本錢”必須對等。而中國大陸的“本錢”明顯比台灣要雄厚得多。因此,大陸方面肯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與台灣當局談判已經很看重台灣人民的利益了。

鄧小平還是耐心解釋:“你們在大陸搞過三民主義,還搞了三十年,但結果呢?貪污腐敗,積貧積弱,外不能禦強敵,內不能富人民,歷史早已做出了選擇。”

鄧小平一番話,令沈誠心悅誠服,從此再也沒提過“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等話。他回台灣後,將鄧小平的答復一五一十告知了蔣經國,蔣經國聽罷陷入沉思,感受到了昔日老同學的厲害。

同時,蔣經國也知道,幾年前鄧小平從美國訪問回來後,就發現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始終不肯讓步,甚至對下屬放言:“大家要做好在台灣問題上,中美關係倒退的準備。”


為了台灣,鄧小平連中美關係都不顧了,就是不讓外界干涉中國內政。

鄧小平的行為,得到了蔣經國的積極響應。

1987年下半年,蔣經國下令解除台灣本島與澎湖列島的戒嚴令,同時在國民黨中央設立大陸工作小組,甚至決定了要在次年1月的國民黨中常委會上討論赴北京談判的人選。

與此同時,蔣經國還決定了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允許在台灣的國軍老兵回大陸探親。

蔣經國居然用短短幾個月時間,就讓兩岸關係達到了過去幾十年都未曾達到的高度,關係迅速升溫,種種驚喜不免讓人感慨:蔣介石的這位大公子還真和他爹不太一樣,是真心希望兩岸統一的。

說實在的,只要大陸向台灣拋出的橄欖枝得到台灣的積極響應,一切事情都是好商量的,自家兄弟誰希望一天到晚劍拔弩張?不累嗎?

出師未捷身先死

不管怎麼說,1987年在兩岸關係史上都是極為重要的一年,因為這一年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統一。此時的鄧公雖年過八旬,但仍耳聰目明,蔣經國也才七十多歲,如果他能有他父親那個壽命,再在台灣當個10年領導人也不成問題。


當時所有人都相信,只要兩位老人牢牢維持住兩岸關係,不被任何心懷不軌之人挑撥離間,想必用不了幾年,就會達成統一。

那時,兩岸都已經為統一大業做好了一切準備。

然而,蔣經國這邊卻有了變數。

他得了糖尿病,病得還挺嚴重,即便醫生已經警告多次,但蔣經國仍像個嗜甜如命的孩子,還會為了吃喜歡的糕點和醫生髮脾氣。

時間一長,他的血壓和血液含糖量就高出了正常人的一多半,器官也出現了衰竭的現象。

雖然身體亮起了紅燈,但蔣經國自忖身體還可以支撐一段時間。

可是,老天爺也真是造化弄人,祂雖護佑中華民族走向了新生,卻總喜歡在台灣問題上設置絆腳石。

1988年1月13日早上9點,飽受多年糖尿病困擾的蔣經國在與病魔奮戰了整整四小時後,突然咳血去世,他親自參與推動的兩岸談判也隨之終止,令人倍感惋惜。



蔣經國(右)

蔣經國的遭遇和70年代的章士釗一樣,用一句詩就可以形容:

“出師未捷身先死。”

蔣經國死的時候很可憐,腸胃疼痛難忍,周圍到處都瀰漫著藥味,更淒涼的是幾個子女要么生病、要么外放、要么遠嫁,一個都不在身邊。

蔣經國死的時候沒留下任何遺言,只在床單上留下了一攤暗紅色的血——那是他臨死前吐出來的。

為了兩岸統一,毛主席鄧公和蔣經國他們為此都盡了力卻都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蔣經國去世後,遺體也跟他父親一樣選擇了“殮而不葬”,靈柩至今還停放在台北慈湖,只盼將來兩岸統一後能魂歸浙江溪口老家,實現“回到故園與先人同在”。

蔣氏父子先後的溘然長逝,讓兩岸統一失去了重要推手。如果蔣介石沒有經歷陽明山那場車禍,多活十幾年的話,如果蔣經國能控制飲食,少吃甜食,保重好身體的話,說不定統一大業就能在90年代實現。

這一切都太可惜了。


老年鄧小平

上天賦予了鄧小平90多歲的長壽,卻沒有將這一恩惠給予蔣經國,導致兩岸關係至今還未解決。這也正如鄧小平聽聞蔣經國死訊後所說:

“若蔣經國健在,中國的統一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困難和復雜。國民黨和共產黨過去有過兩次合作,我不相信國共之間不會有第三次合作。”

隨即,鄧公仰天長嘆:“可惜,經國死得太早了!“

⋯⋯⋯⋯⋯

兩岸都是同根同源是不爭的事實。接下來的事情是需要兩岸共同努力的!

華為的現況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整理:本會資訊觀察

華為在國際舞台上快速崛起以後,就成為了老美的眼中釘,為了“打倒”華為公司,美國也想盡了辦法,不僅多次修改芯片規則,發布芯片禁令,讓高通、英特爾、台積電等芯片上下游的企業停止和華為的合作,另外美方還不斷施壓日本、荷蘭,讓其進一步限制光刻機等設備的出貨!

很快,美國、日本、荷蘭就組成了聯盟,並簽訂了三方協議;而日本、荷蘭也已經宣布了限制光刻機等設備對大陸市場出貨的禁令;其中日本明確表示:將對光刻機、蝕刻機等23種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出口進行嚴格的嚴格,而且日本方面的限制規則比美國還要嚴格不少,只要是48nm以下的都將被禁止!

日本之所以這麼積極的參與美方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打壓,主要就是想要討好美國,並換取更多的利益;不過這也必定將讓日本企業付出慘重的代價。

實際上,這幾年在美國的不斷打壓下,華為等科技企業早就認識到了自主研發半導體芯片產業鏈的重要性,所以中國也一直走在用舉國之力去發展國產半導體產業;在中芯國際、華為、阿里等企業的不斷努力下,國內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在過去的這幾年時間裡,中國芯片企業中芯國際投入了超1700億,在國內建立了四大晶圓廠,這也讓中芯國際逐漸站穩了28nm芯片市場;隨著國產化替代的不斷加深,在2023年的上半年,中國進口芯片的數量也減少了516億顆;另外,在國產科技企業不斷走上去美化道路以後,這一數字還將不斷增加!

在華為孟晚舟上任成為輪值董事長以後,孟晚舟就表示:華為已經走出了最至暗的時刻,華為接下來要“向死而生”;這幾年來,華為也一直在加大科技研發領域的投入,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華為科技研發投入就超過了1600億,並成了13000個元器件的國產化替代與4000個電路板的升級,可以說華為的崛起是勢不可擋的!

而華為孟晚舟也正式宣布,華為的5G供應鏈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隨著全球5G的不斷建設,數字化轉型領域的價值將突破23萬億,而華為也正在不斷深耕這一領域的發展,對於華為來說,這也將是一個極大的翻身機會!


另外,在日本宣布對華禁令以後,華為也強勢出手,直接宣布向30家日本企業收取5G專利許可費;在震驚日本業界的同時,華為也向全球市場展現了自己的實力!對此日本媒體也表示:「我們淪為了“炮灰”!」

這幾年來,日本一直都在充當美方限制的“急先鋒”,而華為的出手也是相當解氣的;現如今華為手中擁有超過3200多項的5G核心技術專利,可以說華為完全可以依靠收取專利費來賺錢,現在華為開始秋後算賬了,那些該給華為繳納專利費的國外企業一個也跑不了。

GCIOSGF

營養學研究這五種食物最健康,猜猜排第一的是什麼?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Healthy news  Edit: OF 哈佛大學曾進行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後發現,5種超級食物最能降低發炎反應,第一名為番茄、第二名為莓果類、第三名為綠色蔬菜、第四名為堅果,第五名則為魚類。他表示,番茄無論大、小番茄,均含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