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為何定都北京?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讀書會~~歷史事件(純述歷史,無任何政治立場)

1948年遼沈戰役順利結束後,中共拿下全國指日可待。

此時許多人都考慮起了建國定都之事。

最終,毛澤東與他人討論後選擇了定都北京,不僅一舉奠定了新中國的崛起實力,還巧妙避免了蔣的一個計畫。

新中國定都北京,究竟有何考量?蔣介石的計畫指的是什麼,又是如何失敗的?現在聊這個問題。詞彙的取用也會與多年前不一樣了。



一 、時局瞬息萬變,定都地點成疑

北京雖是首都,但自然條件其實不太好,因為那裡自古以來就是“苦寒沙磧之地”。

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前眾人商量定都事宜時,最開始選中的其實是承德和哈爾濱。

選“承德”一事,是1945年。

當時抗戰已經勝利,但蔣介石拒絕和平建國,中共中央也開始考慮新的戰略計劃。

由於中共給出的方針是“向北發展,向南防禦”,因此按照計劃,中央所在地將從延安遷到承德。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解放戰爭打響後局勢瞬息萬變,承德最後也僅停留在備選。


至於定都哈爾濱,則是經過了深思熟慮,這麼做的好處主要有3點:

第一,哈爾濱是最早解放的城市,中共東北局和東北行政委員會一直在那裡。

中共在哈爾濱有著深厚的根基,而且也深知東北的潛力,在這裡定都最安穩。

第二,哈爾濱工商業繁榮,便於開展貿易發展經濟。

雖然從清朝起哈爾濱就飽受侵略,但是禍福相倚。

新中國成立前這座遠東巨城就匯集了30多個國家的僑民,更有16個國家在那裡開設了領事館。

那裡有數千家工商企業,有最多的物資集散和最大的商品市場,甚至還早早的和倫敦、柏林、紐約以及東京等城市建立了貿易,經濟潛力不容小覷。



第三,哈爾濱位置特殊,便於加強和蘇聯的聯繫。

哈爾濱距離蘇聯很近,在那裡定都不僅能加強中國與蘇聯的經濟、政治往來,也便於獲得蘇聯的援助和支持。

為此,中共中央甚至特意將哈爾濱批為特別市,為在那裡定都做好了準備。

不過隨著三大戰役逐漸落幕,陸形勢一片大好,毛等人認為最好留在關中。

可留在關中,能夠作為備選的城市依舊很多,比如西安、南京等等,定都問題始終沒能解決。

恰好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召開前,毛碰到了王稼祥這個“城市問題專家”,於是便向他“請教”。

王稼祥也是思考過這件事的,因此在略作沉吟之後,就與毛說道:

“我覺得,無論是西安還是南京都不妥當,最好選擇定居北京!”



二 、南京西安落榜,王的想法受肯定

南京之所以落選,是因為王稼祥說:“縱觀歷史,但凡定都金陵的王朝都不長久”。

其實這種說法已經比較保守了。

因為在真正的歷史上,但凡是定都在長江以南的朝代,基本都是“割據”或者“偏安”,鮮有能長治久安的。

比如說宋朝,遷都南方之後節節潰敗,最終走向了覆滅。

而明朝就是因為看清了這一點,所以才寧可耗費巨人力物力,也要遷都北京。


南京雖然歷史悠久,也比較富裕,但是地理位置上有所欠缺。

不僅難以掌控全國,而且距離東南沿海太近,一旦荊襄被突破,頃刻間就會陷入險境。

至於西安,雖然曾經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隨著時代變遷,已經逐漸被“淘汰”。

自清末以來,那裡的現代化設施明顯落後,且教育方面也比不過北京,要想把西安建設起來,只能大興土木,耗資太多,不划算。

因此王稼祥認為,無論是從政治經濟、地理位置還是從戰略安全的角度來看,定都北京都是最佳選項。

聽完王稼祥的話後,毛眼前一亮,因為王稼祥的觀點與他不謀而合,於是他讓王稼祥展開細談。


王稼祥說:

“從政治經濟上看,700多年來北京都是首都,選它為首都,人們容易信服;再加上北京地處沿海,位於經濟發達圈,工業貿易也十分繁榮。”

“從地理位置上看,北京地處咽喉區域,靠近東北六省,可以有效轄制南方北方。”

“從戰略安全上看,北京一邊靠近蒙古和蘇聯,短期沒有戰爭風險,另一邊雖然靠海,但渤海是內海,又有山東和遼寧拱衛,有充足的緩沖地帶。”

毛聽完後哈哈大笑,顯然是非常滿意,不過他還是打趣王稼祥道:

“之前北京還在傅作義手裡呢,你就想好了這些,就這麼有信心能把北京拿下來?”

王稼祥毫不猶豫的點點頭,很明顯是早就覺得傅作義“難成大患”,而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早在軍隊向北京進發之前,毛就叮囑大家:“盡量不要損壞北平”。

很明顯那時候就有了定都北京的想法,而王稼祥的話讓毛愈發堅定。

最終,在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提出盡快佔領南京建立聯合政府,然後定都北京。

這一項決議很快便通過,然後告知了全黨。

後來毛等人進城的時候,還鬧出了一樁趣事,毛一開始不想入住中南海,認為這樣會與人民群眾隔開。

不過最後葉劍英、周總理等人紛紛規勸,因為中南海是開會辦公的最佳地點。

毛只得接受大家建議,不過還是開玩笑的“埋怨”道:

“聽人勸,吃飽飯,搬就搬吧!”

就這樣,北京成為了新中國的首都,而開國大典也被定在了10月1日。

只是毛沒想到,他拍板定都北京的行為,居然還無意間挫敗了蔣介石的一次轟炸計劃,這怎回事呢?


三 、策劃舉行空襲,轟炸計劃破滅

原來,蔣介石在得知開國大典相關事宜後,就安排了一次轟炸行動,準備在開國大典這樣萬眾矚目的場合上,讓新中國難堪。

蔣介石的自信來自於空軍,解放戰場上國民黨雖然節節敗退,但始終掌有製空權。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幾個月裡,國民黨也時常安排轟炸機從青島起飛轟炸北京,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中共有心反擊,可解放軍空軍組建的比較晚,一共就17架飛機,反擊實在困難。

不過,毛還是料到了蔣介石的計畫,因此在舉行開國大典前,就已經發布命令,讓部分受檢閱的飛機直接攜帶實彈。

倘若國空軍真的敢來,必然要做反擊。


只是出人意料的是,舉行開國大典時,北京城的上空並沒有出現國民黨的飛機。

後來大家才知道,原來蔣介石在最後時刻居然終止了這次轟炸行動。

是因為他突然迷途知返了嗎?當然不是。

是因為青島被收復了,而南韓漢城機場又拒絕國民黨飛機起降,於是蔣介石的空軍只能選擇從舟山群島起飛。

舟山群島距離北京將近1300公里,這已經超出了國民黨主力機B24的作戰半徑。

固然,超出的距離並不多,國民黨空軍可以用各種手段彌補,但時間上也來不及。


舉行開國大典的準確時間,是在1949年10月1日上午10點才正式公佈的,而當時距離典禮開始只有5個小時了。

國民黨的戰機要想從舟山群島飛到北京,至少要花費三個小時,完成轟炸任務後再回去,肯定已經天黑了。

偏偏B24的夜航能力還很差,沒有解放軍飛機阻攔,想要飛回去都夠嗆,就更不用說解放軍飛機肯定會嚴陣以待了。

因此,蔣介石雖然狠狠發了一通火,但最終還是不得不放棄了轟炸任務。


其實,他派人來開國大典上搗亂,本身就是個很愚蠢的決定,沒有軍事意義。

“花園口決堤”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蔣介石漠視民眾生命的行為,不僅讓他在國內逐步喪失民心,也讓他在國外遭到了很多鄙夷。

就連一向支持國民黨的美國,都對蔣介石大失所望,這也是為什麼宋美齡二度訪美的時候,受到的待遇和第一次訪美時截然不同的原因。

不過蔣介石向來不太在意這些,因此若不是毛選擇了定都北京,開國大典上他多半還是要派人來鬧一鬧的。

由此感慨,毛巧妙避開了一次轟炸,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

四 、看似選項繁多,北平才是正解

回顧中央等人選擇定都北京這件事,不少人仍舊有疑惑:

“彼時全國那麼多城市可以作為備選,為什麼偏偏要選擇北京呢?就算南京、西安和哈爾濱不成,不也還有鄭州、開封嗎?”

其實,當時選項看似繁多,但是正解卻只有北京一個,其他地方或多或少有缺陷。

比如說“長江三市”,南京、重慶和武漢,不僅國民黨根基深,而且還遭到了破壞。

南京發生過南京大屠殺,大量建築毀於一旦,整座城市一度生機斷絕;

重慶發生過重慶大轟炸,曾被炸垮過無數次,是建立在廢墟中的城市;

至於武漢,這不僅被日軍轟炸過,而且還打過武漢會戰,流血漂櫓、生靈塗炭。

與之相比,北京就要幸運得多了,在北洋時期就是袁世凱和段祺瑞等人的老巢,不僅沒受破壞,而且還進行了不少次擴建。


抗日戰爭時,北京受華北自治運動的影響,被日本人和平接手,也沒受什麼破壞。

就連解放戰爭中,北京也是和平解放的。

可以說這座古城自1900年開始,就一次又一次巧妙的躲過了戰火洗禮,而且還一直擴建,有了深厚根基。

再比如說上面所提到的鄭州、開封以及洛陽等地,這些地方都有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位置不行。

1949年,中國鐵路總里程已經超過了2萬公里,然而分佈的卻相當不平衡,有40%都在東北地區。

其餘60%的鐵路,與東北那40%鐵路的連接點就在北京,這才叫“交通樞紐”。

以北京為起點延伸出的三條鐵路線,更被稱作中國鐵路南北大動脈,囊括了將近全國的精華區域,光這一點鄭州、開封和洛陽就比不了。


最後,其他城市落選的原因,大多數難以把控中國四大戰略支點。

這四大戰略支點,分別是河西走廊、幽雲河套、大興安嶺以及青藏高原。

其中青藏高原由於氣溫較低,重要性要低一些,其他三大戰略支點則是不容忽視。

河西走廊是經略新疆、扼守中亞進入中原道路的根本,幽雲河套是北方防禦的主要戰略支點,而大興安嶺則是把控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邊界的關鍵。

這些地方自古以來,就是戰略重心,而北京恰恰能夠做到同時掌控。

至於其他城市,則或多或少有所欠缺,北宋歷史證明了鄭州和開封不行,安史之亂證明了西安等地控制不了大興安嶺和幽雲河套。

這也是為什麼中共最終選擇了留在關內,毛,王稼祥和其他中共領導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北京。


因為北京從來不是“備選項”,而是當時那個情況下的唯一正解。

當然,近代海洋文化崛起,人們也逐漸認識到了海權的重要性,陸地戰略支點的作用有所削減。

不過歸根到底“有陸權才有海權”,臨海劃分條例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此,關於首都的選擇是尤為關鍵的。

而毛等人選擇北京,不僅一舉奠定了新中國的長久發展,同時也巧妙挫敗了蔣的轟炸計劃,可謂是一舉兩得。

這不禁使讓人感慨,老一輩創黨人的確是深謀遠慮、高瞻遠矚,在欽佩的同時,也應當向他們學習,培養長遠目光,做事三思而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GCIOSGF

台北時尚蔬食薈2023-2024月例會活動

歡迎加入時尚蔬食薈吃蔬食救地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