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時事探討
主持:會長
整理:會務
近期,中美成立經濟領域工作小組的消息傳來,包括經濟工作小組和金融工作小組,由雙方副部級官員領導,這是耶倫訪華時敲定的。
那麼,這個事件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這要從兩個層面來看這個問題。 第一個層次是,中美上一輪較量終於有了結果,第二個層次是,中美貨幣戰爭的一個轉捩點出現了。
最近幾個月,中美在金融領域進行了一場大較量。 美國氣勢洶洶,展現要跟中國決一死戰的架勢。 金融手段加媒體唱空,一起做空中國經濟,推動脫鉤斷鍊,逼迫外資流出,這些手段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人民幣匯率不斷走低,使得以美元計價的GDP跟去年比竟然還下跌 了。
導致的後果就是,中國經濟出現了成長緩慢,外貿下滑,消費萎縮,房地產不斷出現大雷等問題。 同時,美國也不好過,連續暴力升息也壓不下去的通膨,還有不斷破產的銀行,以及此起彼落的大罷工。
這些都說明,中美的金融鬥爭之慘烈。 當然,中國也不是被動挨打,中國的反擊包括不斷減持美債,並在全球推動去美元化。 科技方面的亮點就是華為手機晶片的突圍,使得美國耗費大量資源建立的封鎖體系成為笑談。
此外,中國對一帶一路的出口額首次超過歐美日的總和,這使得中國的外貿比歐美更早實現去風險化。 也因此,貿易戰雖然是雙輸的結果,但中國顯然是更從容的那一個。
隨著中國逐步突破美國的封鎖,美國也意識到,必須調整這種極限對抗的戰略,於是大家看到,從布林肯訪華開始,再到克里,耶倫,雷蒙多,這一連串的 訪華,都顯示了美國急於調整跟對華關係的渴望。
也因此,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也必須要有一個緩和。 這也是中美成立經濟領域工作小組的原因。 眾所週知,美國的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來行事的,完全不顧及其他國家的感受。而這兩個工作小組的成立,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以後,美國制定各種金融和產業政策,必須徵求中國意見,也必須考慮中國的利益了。 放在以前,這是完全不可想像的,但在此特殊時期,美國竟然答應了。
還有一事反映了這個事實。 中國已經推出了在北京和上海試行對真實合規的外資匯款不再限制的決定。 這個操作有很多的解讀,應該可以解讀為,是這兩個工作小組的第一個成果。 而且這個結果,是得到美國的保證了。
也許有人會說,明明是中國放開了外匯管制,怎麼能說是美國讓步了呢? 要知道,放開外資管制,並不是貶義詞。 關鍵還是看雙方的態勢和時機。 過去美國無所不用其極,中國自然要謹守門戶,防止外資浪潮的衝擊。 但現在,客觀層面,美元升息已經到頂,聯準會最多還有一次升息的操作。此後,美元將再次進入寬鬆週期。 這時候,就是撒網撈魚的時候。 主觀層面,中國有了約束美國金融政策的機制,對風險有了足夠的掌握,因此才敢推出這個政策。 換做以前,美國絕對不可能讓中國佔這個大便宜,但現在,美國也不得不妥協。 這個結果,就是對前陣子中美較勝負的確認。 這就是中國向美國的要價,而被美國暫時接受。
當然,中國也不能覺得中國從此海闊憑魚躍,一旦美國緩過氣來,雙方繼續爭鬥下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雙方的底線機制已經確認了,對方的實力中國也有了全方位 的認識。 未來,形式將像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這或許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