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

基辛格:美國已擊垮4個“老二” 接下來呢?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時事專題

主持:會長

整理:時評專家

放眼全球,國際形勢複雜多樣,但有一點是毫無爭議的,那就是美國的“霸主地位”。

在各個領域,美國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與此相對的是,世界第二卻不那麼容易。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作為世界第二的國家多次發生變化。

在20世紀初期,英國一度是世界第二,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而在二戰後,蘇聯崛起,它曾一度成為美國的主要對手,堪稱世界第二。

但隨著蘇聯解體,世界第二地位的越來越不容易,無論是歐洲國家還是東亞國家,都聲稱自己曾經是世界第二。



第二要怎麼當?對作為“利己主義”到極致的美國人來說,“世界第二”國家的出現就意味著自己的霸權受到挑戰,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美國已搞垮4個“世界老二”,第5個會反手幹掉老大。

什麼時候美國人這麼不自信了?那麼前四個被他搞掉的國家是哪些?第五個“世界第二”又是何方神聖,以至於能反手幹掉美國?

“強大陰險”的“世界霸主”

美國一直以來都是全球的霸主,其“霸權戰略”的核心思想,是通過維護自身利益和價值觀的同時,控制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

這種霸權戰略的實施手段非常多樣化,包括政治壓力、軍事力量、經濟制裁等。

我們最耳熟能詳的,也就是上個世紀中國出現的大批“公知”所鼓吹的,就是美國一直以來都在倡導民主、自由和人權。

然而美國不僅自己鼓吹,還將這些價值觀強加給其他國家。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往往會採取所謂的“人權干涉主義”策略來推動自己的利益,即通過公開或秘密地支持反對派勢力,推翻不合作的政府。

這個策略在20世紀80年代達到了高峰,比如在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和伊朗等國家,美國都曾經採取過類似的行動。

另外,美國還借助自己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採取經濟制裁來打擊其他國家。

這種制裁可以包括減少貿易、切斷金融聯繫、凍結資產等。

除此之外,美國還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它經常使用武力來解決外交問題。

例如,在2011年,美國與北約盟國對利比亞進行了空襲,並最終推翻了卡扎菲政權。

美國和北約聯軍對利比亞進行了長達七個月的空襲,致使卡扎菲軍隊潰敗。

此後,美國支持了當時的反對派武裝,提供了武器和資金,並最終幫助反對派成員入主了利比亞政府。

而壞事做盡的美國,會給自己的做法安上一個冠冕堂皇的緣由。

例如,美國白宮在2017年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美國強調了要維護自由、繁榮和安全的國際秩序,並承諾要使用所有必要的手段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

明白地說就是它打你,制裁你,不讓你好過,你還不能說它不好!

而美國的歷任總統,也都以美國的根本利益為核心製定出台政策。

例如,在“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美國總統小布什發動了名為“反恐戰爭”的行動。

他表示:“我們將不遺餘力地消滅那些威脅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恐怖分子,並同其支持者進行鬥爭。”

這一行動推動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干預和政治介入。

而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則在2011年提出了“重返亞太”政策。

這個政策意味著美國將加強與亞太地區的合作,尤其是在經濟領域。

奧巴馬稱這個政策將有助於確保美國在21世紀仍能夠保持全球領導地位。

“重返亞太”?其實就是看中國做得不錯了,想要來搶占地盤而已。

回到主題,如此勢力強大而又陰險狡詐的“世界老大”美國,究竟採用了怎樣的手段,使“四個世界老二” 都敗下陣來的呢?



擊垮老二“四連殺”

1、首先先來看“父子局”。與美國一脈相承的英國。

英國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

其殖民地和貿易網絡遍布全球,包括印度、加勒比海、非洲和北美洲。

英國沒想到自己養出來一個“反殺”自己的“不孝子”美國。

在19世紀初期,英國一直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以維護本國製造業和農業的利益。

而美國則採取了相反的政策,通過減少關稅和促進自由貿易來吸引外國投資和擴大出口。

這種做法使得美國的經濟更具有競爭力,卻讓英國陷入了經濟困境。

英國曾在18世紀是工業革命的領導者,但19世紀中期後期,美國的工業化速度已經超過了英國。

美國大量挖取各國的人才,發展生產,美國的鋼鐵、煤炭、石油和其他原材料產量的增長,成為了支撐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

與此同時,英國的製造業和技術創新能力逐漸減退,無法與美國競爭。

美國政治家亨利·克萊說道“我們已經在工業化方面赶超了英國,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將這種領先優勢保持下去。”

當然英國也有自身的原因。

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期,英國政治局勢變幻莫測,國內政治鬥爭不斷,社會動盪頻繁發生。

相比之下,美國的政治制度更為穩定,國內政治環境更加有利於經濟發展。

米爾頓·弗里德曼說:“美國是一個繁榮的國家,因為它有較高的自由度和較少的政府干預。”

由此可以看出,與其說第一次說是“搞垮”英國,不如說是美國自己抓住了機遇,光明正大地擊潰了英國,英國輸得併不冤枉。

2、那接下來的第二殺,就帶有陰謀的色彩了。

被中國人稱之為“老大哥”的蘇聯,作為當時的社會主義旗幟,在國際社會上一時風光無限,但謹慎的美國覺得蘇聯會威脅到自己,畢竟核武、軍隊、民心,蘇聯一樣不缺,勢必可以和美國扳扳手勁。

經濟上封鎖,政治上孤立、軍事上打擊,這些常規方法顯然對一個同樣的超級大國不管用,美國就動起了“歪腦筋”。

1950年,美國政府成立了“自由之音”廣播電台,旨在通過廣播向世界各地傳播美國的價值觀和安撫反美情緒。

該廣播電台以多種語言進行廣播,其中包括俄語,直接面向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受眾。

美國政府認為,“自由之音”廣播電台可以向蘇聯和東歐社會輸出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思想,從而削弱共產主義在當地的影響力。

1954年1月,美國國務卿約翰·杜勒斯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了“文化武器”的概念。

他說:“現在,我們開始使用一種新的武器,即文化武器。我們將展示我們的藝術、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科學、我們的文化,讓世界看到,我們的方式是生活得更好的方式。”

而“文化武器”對準的,正是蘇聯!

美國中央情報局還曾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秘密支持了一些文藝團體,例如抽象表現主義畫派和文學雜誌《巴黎評論》。

這些文藝團體的作品反映了資本主義和民主的理念,直接挑戰了蘇聯的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

蘇聯到解體也沒有想到,在任何方面都不輸美國的自己,會被從自身內部“肢解”。

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的第二殺順利完成。

3、隨著英國蘇聯的相繼倒台,亞洲的一個小國——日本,偷偷地發展了起來。

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率高達10%。

美國開始感到擔憂,因為日本汽車、電子和其他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了越來越大的份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採取政策措施,以阻止日本在全球市場上的擴張。

當然,這次就簡單多了,畢竟有經驗了喲⋯⋯

美國通過實行民主化政策、推廣自由市場經濟、限制軍事力量和欽定憲法等手段,對日本進行了全面的改型和塑造,從而讓日本失去了自主發展的機會,成為了美國的“小弟”。

4、而當美國把眼光投向亞洲時,歐洲的老牌強國坐不住了,這次美國要面對的“世界老二”並不是哪一個歐洲國家,而是整個“歐盟”這個團體。

美國對歐盟實行了一系列貿易限制措施,主要是通過對進口歐盟產品徵收高額關稅來保護本國企業。

歐盟一直試圖推進數字稅立法,以確保互聯網巨頭(如穀歌、蘋果、亞馬遜等)在歐洲地區繳納更多的稅款。

然而,美國政府強烈反對這一計劃,稱數字稅將損害美國公司的利益。

美國政府還威脅說,如果歐盟堅持實施數字稅,將對歐洲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

哪怕美國占盡便宜,他們的總統川普還說:“我們一直被歐盟佔便宜,他們對我們不公平”——“流氓本性”暴露無遺。

5、基辛格的擔憂

亨利·基辛格是一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外交家和學者,他在美國外交政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為“中國通”,他深刻感受到中國的發展速度與發展潛力,從而說出了那句,美國已搞垮4個“世界老二”,第5個會反手幹掉老大的言論。

而他口中的第五個“世界老二”,無疑就是中國!

1971年7月,基辛格作為尼克松總統的特使訪問北京,基辛格被稱為“中國通”,出於他對中國的了解和熱愛。

他曾多次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之一,美國必須與中國建立互信和穩定關係。

在基辛格訪問中國的時候,中國正處於快速的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中。

基辛格看到了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高樓大廈、繁華商業區以及現代化的交通系統。

他也注意到,在中國的許多農村地區,人們仍然過著簡單的生活,但他認為這些地區也在逐漸向現代化轉型。

基辛格相信,中國的城市化將在未來繼續推進,使其成為一個更加現代化和富裕的國家。

他見證了中國開始開放經濟、引入外資、實行市場經濟改革的過程。

基辛格讚賞中國在經濟領域所做的努力,並預測中國將繼續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市場經濟國家。

他認為,中國需要在國際社會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促進全球穩定和繁榮。

基辛格支持中國提出的“和平崛起”戰略,並呼籲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應該與中國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應對全球挑戰。

同時,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基辛格不認為美國同這樣的中國敵對,會取得以往的戰績,相反,基辛格認為美國的慣用手段和套路不僅不會使中國“垮掉”,甚至可能玩火自焚,最終害了自己。

那麼究竟中國究竟有什麼優勢? “三頭六臂”還是“七十二變”,能讓美國人如此忌憚呢?

中國的優勢

首先,中國的政治制度具有自己的優勢,它在實踐中已經證明是有效的。

中國的政治制度能夠使得政府在短時間內做出決策,並且將這些決策有效地付諸實施。

中國政府在國際事務中表現出了堅定的領導力與團結一致的力量。

這種領導力可以讓政府有效地應對各種挑戰和危機,保持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其次,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也是中國不會被美國搞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的GDP已經達到了美國的77%,而且中國還在繼續保持快速發展。

中國擁有巨大的外匯儲備,這使得中國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時更加強大。

中國通過巨額資本輸出,推動了“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範圍內的貿易夥伴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

中國的文化自信正在逐漸增強,這也是中國不會被美國搞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5000年的文化傳統基礎非常深厚,同時中國正在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現代文化,並在向世界輸出自己的文化。

美國想要效仿蘇聯那樣對中國實行“和平演變”,實在是癡心妄想,癡人說夢。

同時,中國的教育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改革後的教育系統更加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中國的教育系統正在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這將為中國的未來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想把中國搞“垮台”,沒那麼容易!

總之,由於中國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政治穩定和人民團結等多個方面的優勢,中國並不會像以往的“世界老二”那樣輕易就被美國瓦解擊垮。

但同時,中國人民也會警惕任何美國可能對其進行的自由文化、意識形態的腐蝕和侵略。

期間,中國也在不斷努力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以推動自身的發展和全球的共同繁榮。

中國人正在呼籲自己的同胞要珍惜這些優勢,認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努力,為實現國家的長遠發展而奮鬥。

參考文獻:

“美日同盟需要重新審視”——《外交政策》(2021年)

“如何看待中美關係?”——《紐約時報》(2022年)

“美蘇關係重回“冷戰”?”——《環球時報》

“特朗普政府對英美關係的影響”——《獨立報》

2023年3月24日 星期五

第三方看美對台海局勢預測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主持;會長

整理:會務

 最近,一家名為《1945》的美國媒體型智庫,發表了一篇關於未來台海衝突的預測文章。文章指出,解放軍若武力攻台,美軍必然會直接介入。

該智庫還預測:兩軍如果打起來,美軍的艦艇和航母也會遭到攻擊,甚至被擊沉。而一旦美軍的航母被解放軍擊沉,必然會發起更加猛烈的反擊,同樣對解放軍的航母和大型艦艇發起攻擊,並且會對中國大陸發射導彈。而這一切,都是中方所無法承受的,最終中方會向美國屈服,低頭認輸。而美國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贏得最終勝利。

這家機構的預測引起了美國國內的熱烈討論,並且得到了很多美國人的支持,因為有很多美國政客與其持相同觀點,使用同一種邏輯。

首先來看一下,為什麼美國希望“台海衝突”爆發?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美國希望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和霸主地位,擔憂自己會被中國所超越。中美之間的競爭已經演化為越來越激烈的對抗,尤其是在軍事層面。美國並不想在經濟、科技和政治層面與中國展開公平競爭,他們還是希望復制原來的套路,在外部製造戰爭,轉移國內矛盾,轉嫁損失。

按照他們這個邏輯,只要在台海製造衝突,就可以將中國拖進戰爭泥潭,中國的實力將被大大消耗,失去與美國競爭的能力。在中國戰敗或者被極大消耗之後,美國不但能夠保住霸主地位,還能在戰後獲得更多的政治利益。

但是這種邏輯有一個必須的前提,那就是美國會最終勝利,並且是在佔據極大優勢的情況下獲勝。這個美國智囊機構正是在這種前提之下做出了預測,也就是說首先要確定美國是最後的贏家,然後再推測其中的過程和細節。

說到底,這種邏輯源於美國強大的經濟軍事基礎以及數十年來的成功經驗。不可否認的是,自二戰之後,美國在全球各地發動了大大小小數十起戰爭,並且多次成功轉嫁自身矛盾和損失。

越南戰爭、兩次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阿富汗戰爭,都是其轉移內部矛盾的重要手段。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美國幾乎全都是在和弱小國家打仗。除了朝鮮戰爭,他們沒有想到中國會出兵,更沒有想到中國軍隊用小米加步槍把他們打到了三八線以南。所以,今天再看到美國智庫做出美國在台海衝突中迫使中國屈服認輸的結論,也就不足為怪了。

當然,美國民間智庫的觀點,並不能完全代表美國政府和國會的真實想法,但至少能夠反映出他們的底層邏輯,也和他們多年來的行為相符。

大家需要認識到,美國的主流階層與他人的認知邏輯有較大不同,美國人認定美國會永遠強大下去,儘管這不符合歷史規律,美國也只是個僅僅擁有兩百多年曆史的國家。他們甚至可以跑到萬里之外的南海來保衛自己所謂的“安全”,還將中國描述成為一個“入侵者”的形象。

但是,華人有華人自己的邏輯和判斷,台灣和南海都是華人的領土、領海,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中國為了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可以付出一切代價。

美國曾經和中國人在朝鮮戰場上交過手,中國在吃不飽、穿不暖、彈藥武器不足的情況下,依舊能夠將美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現在中國已經擁有了強大的軍隊,難道還會因為美幾枚美軍導彈,就屈服?

美國人應該理智地認識到,在台海打仗,美軍勞師以遠,其政府借錢過富日子的時間還能維持多久。中方說它不想打仗,但是也不怕打仗,美國人如果真的想打,那中國人會奉陪到底。現在的日本、韓國、菲律賓等之流,根本就不夠解放軍塞牙縫。日本整天叫嚷著要出兵南下,現在還得問問日本北邊的俄羅斯人答應不答應!

好人不是那麼容易當的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黑白說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全球性的資源國家。俄羅斯的天然氣是全球最豐富的國家,據探測發現,世界上可開采的天然氣約170萬億立方米之上,而俄羅斯就佔據了近30%。可以說有俄羅斯的存在,整個西方國家才能過上不太冷的冬季。除了天然氣還有石油等資源儲備同樣不小。

而烏克蘭雖然領土不算太大,但是烏克蘭擁有的資源同樣不少。比如錳礦、煤炭、鐵礦、石油和天然氣等產量都佔據世界前列。同時烏克蘭也是一個農業大國,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就在烏克蘭,也是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國。所以烏克蘭還有西方國家糧倉的稱呼。

兩國發生紛爭時,全球還處於新冠的危害中,在長達一年的糾纏下,全國的經濟發展都因此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俄羅斯專家國立大學亞非研究所所長阿列克謝·馬斯洛說「如果中國在解決俄羅斯和烏克蘭事件中能夠成功,中國將會獲得世界各國前所未有的評價。但同樣一旦失敗,中國可能在過去幾十年裡積累的威嚴和影響力都會大大折損。」的確好人難當。

從紛爭開始,中國就在其中扮演者“和事佬”的角色。中國始終站在維護世界和平的角度,自然也會想盡各種方法幫助俄羅斯和烏克蘭能夠握手言和。這樣做對全球經濟發展也只會有好處。

中國強調在全球國際紛爭中扮演“和事佬”的角色並不是彰顯自己的強大,只是為了能夠讓全球更好的發展。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長達7年的斷交,如今在中國的調和下出現了握手言和的現象,其目的就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

而中國在俄烏紛爭一周年的時候發表:「中國支持和平解決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也是正確的做法。

俄羅斯與烏克蘭事件拖了這麼久,不管結局如何,都是真的沒有最終勝利者。不管誰贏都將是兩敗俱傷。或是俄羅斯失去國際上的影響力,或是烏克蘭需要無數年才能復甦。而這樣的局面,唯一獲利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結盟者。

不管中國能否成功幫助俄羅斯和烏克蘭再次握手言和,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始終還在。只是如果俄羅斯的世界地位被削弱,中國也可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所以中國不得不警惕。

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

孔子第78-80代傳人


 台北,78代孫孔德成在孔廟積極倡導儒學,望重儒林,從1955年到台大任教,到2008年88歲因病輟教,一直未能落葉歸根。

孔德成先生德配孫琪方女士生於1919年,祖籍安徽壽縣,長於北京。

好在孔德成生前育有2子(孔維益、孔維寧)2女(孔維鄂、孔維崍),今長子孔維益的獨子孔垂長(孔子第79代孫),於2009年繼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2006年孔子第80代嫡孫孔佑仁出生,傳承兩千多年的孔氏後代仍後繼有人。

結語

生逢亂世且身負重任,孔德成在傳承儒家文化,在推崇發展禮學,釋奠禮樂之改進和對中華文物的保護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孔德成恪守孔氏家教,為人豁達,寬厚誠篤,為世人所敬佩。他自幼生長於雍穆熙和的環境中,形成溫良恭儉的良好品性。作為一代衍聖公,他以弘揚孔子儒家文化為己任,既承家學,又益累新知,既勤習古代經典,又浸染書法雅藝,可謂正聲清範,學際天人。

2023年3月18日 星期六

原則和立場的底線不是隨便隨時都可以打破的!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時事專題講座

主講:會長

整理:會務


 矽谷銀行、簽名銀行相繼破產後,歐洲金融市場又出一隻“黑天鵝”。近日,瑞士信貸銀行在歐洲市場的股價出現“斷崖式”巨幅下跌,很快將成為歐洲銀行追隨美國金融政策後的第一個破產祭品!

瑞士信貸銀行(簡稱“瑞信銀行”)成立於1856年,有著167年的悠久歷史,是一個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經營業務往來的知名國際金融機構。

截至2022年末,瑞信銀行的資產規模超過5800億,是這次倒閉的矽谷銀行資產規模的兩倍以上,是瑞士第二大銀行,全球九大投行之一,在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494位。

瑞信銀行爆雷不止一天兩天了,早在美國矽谷銀行倒閉之前,其最近幾個季度就遭遇了創紀錄的存款外流,僅去年第四季度就淨流出1100億瑞士法郎。瑞士的銀行監管機構不斷地向該銀行發出警告與詢問。

由於近期美國和歐洲金融市場出現了危機徵兆,令媒體逐一審視那些存在倒閉風險的銀行,於是瑞信銀行即將倒閉的消息,才徹底暴露在大眾視野面前。在媒體曝光瑞信銀行的慘淡經營狀況後,3月15日,其股價大跌30%,儲戶們也更加爭分奪秒地進行擠兌。

儘管該行隨後宣布,向瑞士央行抵押了大量資產,借入500億瑞士法郎以彌補流動性資金不足,但這點錢是其巨大債務的十分之一,也只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第二天,瑞信銀行的股票價格在上漲6%後,便繼續狂跌不已,這說明市場信心依然嚴重不足,這家百年瑞士銀行距離破產關門,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瑞信銀行的面臨破產,與美國矽谷銀行破產有著表面相似的原因,即儲戶集中擠兌,銀行現金準備不足無法兌付,資不抵債最終只能破產。而儲戶擠兌,則是由於儲戶們已經普遍不再信任這家銀行。缺乏信用是銀行的致命死穴,不破產才怪。

瑞信銀行破產的雷,是在去年俄烏衝突爆發時埋下的。當時,瑞士撕下了保持200多年的“中立國”面具,主動宣布追隨美國製裁俄羅斯,其境內的大小銀行凍結了俄羅斯銀行機構以及俄羅斯公民在瑞士境內的資產,價值約為57.5億瑞士法郎。

瑞士政府的這一舉動,迅速擊碎了世界各國富豪對瑞士銀行一貫的信賴,那句知名台詞:“把錢打到我的瑞士銀行賬戶裡”,立即成為了全球富豪心中的詛咒。由此,不計其數的各國富豪,立即將資金從瑞士銀行中提取出來,生怕與俄羅斯資產遭遇同樣的被凍結、被沒收的處境。

從去年那一刻起,瑞士的國家信譽就已經徹底破產了,該國發展上百年的金融銀行業給自己提前立起了破產清算的倒計牌!

瑞信銀行不過是一個縮影,它最大的競爭對手,瑞士第一大銀行瑞銀集團也處於儲戶連續幾個季度瘋狂擠兌的慘況之中,破產倒閉同樣指日可待!

其緣由:1,瑞士凍結了俄羅斯的財產。2,突然跳了出來主動針對和威脅中國!這直接撕破了多年中立的原則和立場。

請問,是誰給了瑞士這種蕞爾小國這種膽量?當然就是美國!

瑞士在俄烏衝突後,丟掉了自己保持百年的“貞節牌坊”,開始破罐子破摔,準備完全站隊美國了。為了向美國表達忠心,抓緊一切機會向中國發出製裁威脅,這相當於明確地告訴中國富豪,千萬別在我們瑞士銀行里存錢,否則定叫你血本無歸!

全世界的富豪都在擔心瑞士不再是個值得信賴的中立的國家!

中東土豪沙特央行是瑞信銀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9.9%,但沙特央行的董事長直接表態說,不會投一分錢救助瑞信銀行,這個表態其實已經代表了中東產油國們,對瑞士各家銀行乃至整個瑞士的不信任態度。

瑞士沒收了俄羅斯資產,向中國發出製裁威脅,又失去了中東產油國們的青睞,那麼作為其國家支柱的國際金融產業,就將分崩瓦解,這個道理並不難理解。

同時還將引起連鎖反應,整個歐洲銀行都將迎來至暗時刻,令其飽受通脹及能源價格高漲所折磨的經濟,更加脆弱不堪!

人們已經或將不需要再羨慕瑞士人曾經的富足生活,因為過不了幾年,這個地無三尺平的阿爾卑斯山區小國,就將因為其支柱金融業的衰敗與凋零,重新回到600年前的歷史地位——歐洲最窮國家!

瑞信銀行的擠兌告訴了世界兩點:第一,大國之鬥是小國們根本惹不起的。

日韓及菲律賓可根據蕞爾小國立陶宛、瑞士的事件調整自己的政策與方向。

第二,西方銀行在俄烏衝突後徹底暴露了其真實的強盜面孔,在他們嘴上掛了上百年的“保護私人財產”謊言已被徹底揭穿。廣大亞非拉國家以後還能相信誰?想必他們已有答案!

很多西方銀行可能將如多米諾骨牌效應般接連倒閉。大家應該警惕!

2023年3月16日 星期四

美債危機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美方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已經成為一個熱點話題。美方經濟發展水準去年展現的是假性繁榮,今年年初就出現了崩盤。很多購買美債的國家,看到這種情形也是非常的慌亂。

以日方為首的國家就開始大量拋售美債,中國也緊隨其後,前後拋售了4544億美債,美聯儲收割美債,對此美方財政部部長表示:損失是沒有辦法進行彌補的,不敢進行賴賬。


美方現在的經濟發展水準已經不如從前,拋售美債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讓自己的經濟不受影響,或者是盡可能地降低經濟損失。很明顯拋售美債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中國拋售美債金額已經超過了美方的承受範圍,不然美方財政部部長也不會幾次申請想到我國進行訪問。

中國是美債第二持有國,這幾年一直都在減少美債數量。連續十年,中國每年都在減少美債持有量。


中國作為美債拋售國之一,這種情況肯定會給雙方帶來影響,只是對中國來說肯定是利大於弊,對美方的劣勢影響就不是一星半點了。從現實角度出發,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狀況一直比較好,科技上的突破也很多。

現在各個國家最要緊的事情,就是讓自己國家經濟不受影響。中國選擇拋售美債的時間點也很切當,盡可能的不破壞雙方關係,極力的保護自己的財政。對美方來說,這時候承受不住多個國家拋售美債。拋售美債會對老百姓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還會對國家的綜合實力產生影響。


受疫情影響,去年一年中國拋售美債的金額超過了1730億美元,中國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將美債總額下降到一萬億以下,降幅為30%。美方一開始的操作就是不計成本不計後果,這給很多持有美債的國家帶來了困擾。

一旦有國家開始拋售美債,很多國家就開始跟風拋售美債。美聯儲是美債持有最多的地方,現在也非常的焦頭爛額。受經濟危機以及高通脹影響,美債還處於增加狀態,現在美債總額將突破32萬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美方這幾年的開銷肯定是超過了總收入的。


這就相當於是提前透支,然後碰上經濟危機沒有辦法及時進行償還。日方持有美債的數據超過了中國,在經濟大環境很複雜的情況下,美債最大的債權國日方也開始拋售美債。

長期以來,日方都是美方的忠實小弟,就算是這樣美方收割起日方也不會手軟,有好事的時候會把日方排開在外,有經濟風險時總會第一個拉日方墊背。日方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國內經濟崩盤,所以甩起美債來也不會手段。日方拋售美債達到了新高度,日方在支持美方的發展的前提下也保證了自己的權益。


美方將面臨空前巨大財政壓力,美債清算速度在加快,各國拋售美債的速度也在加快。美方的兩大經濟支柱性產業,發展情況都很嚴峻,建築業、汽車業都刷新了一九九〇年以來的最低發展記錄。合同值下降了5%,企業建築下降率達到了7%,住宅建築率下降到1%,公用事業建築下降了8%。

美方房地產行業發展也面臨著崩盤,汽車發展工業陷進泥潭里。就算是2月訂貨量比1月更多,但三月訂單情況又出現了滯待狀態。美方財政部部長耶倫,已經連續好幾天都在給美聯儲施壓。


各國拋售美債的速度加快,美元會在很短的時間面臨貶值。美方通過債券融資的方式將資金減少,就得通過別的方式進行周轉,籌集資金這樣會延緩美方經濟的發展速度,還會碰上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等情況,老百姓生活成本將飆升。

結語

大量拋售美債還會讓美債價格不斷下滑,這樣一來各國的投資者對美債容易信心不足,讓美債陷入發展低潮。美方著急恢復經濟活力,所以才三番五次的尋求合作,中國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打壓一下美方,他這些年明里暗裡已經制裁過中國發展多次,中國這次能捏住它經濟發展的脈輪,自然也是可以製裁一下它的。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沙伊復交後⋯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時事話題

 彭博社3月14日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美國之所以沒有對沙伊復交,以及中國影響力深入中東而感到焦急,是因為在美國看來,它並不需要一次性在所有地方“封鎖中國”。

文章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年代,由於中國的國力還不強,所以中國一直試圖避免被捲入中東危險的地緣政治漩渦。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實力逐步增長,以及美國的勢力範圍逐步收縮,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並與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都建立非常深厚的聯繫,中國已經可以憑藉自己的經濟實力來影響地緣政治。

在這種情況下,像沙伊復交這類外交劇變,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對此,美國應該做的不是強行阻止,而是集中精力,在應該競爭的地方,與中國展開競爭。文章認為,雖然中國在中東的戰略拓展,向美國發出了警告。但同時,中東也是一個地緣形勢非常複雜的地方。哪怕美國在這裡已經深耕了幾十年年,但最終還是折戟沉沙,不得不將自己的戰略重心轉移出去。此時,中國“趁虛而入”,表面上看是“摘走了美國的桃子”,但實際上,沙伊協議除了給中國帶來國際威望之外,並不會產生太多額外的收益。相反,由於伊朗的反美傾向,以及與周邊國家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國的嚴峻挑戰可能才剛剛開始。

中東是美國的“傷心地”,短期內不會回來

文章指出,中東地區給美國造成了許多麻煩,歐巴馬和拜登兩任總統花費了巨大的政治代價,才把美國從阿富汗的“永久戰爭”中“解救”出來。目前中國雖然在中東積極擴大影響力,但是對於美國而言,這並不是一個重返中東的理由。畢竟,當前中美競爭最激烈的戰場仍然位於亞太,中國的核心利益,如台灣地區以及中國南海,也都位於亞太。中國不可能將太多的資源,轉移到中東這個次要領域。


文章據此認為,對於中國在中東的勢力拓展,美國暫時不需要給予太多的關注,因為中東問題太過複雜,中國解決它要耗費巨大的精力,但是短時間內卻很難獲得什麼回報。在此期間,美國祇需要集中註意力,在台海和南海對中國展開圍堵,就可以遏制中國的發展。總而言之,美國不再需要無處不在,只需要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就行了。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美國如何圍堵中國的問題,《亞洲時報》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該媒體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聯盟,正在編織一張針對中國的包圍網。這張包圍網的移動速度雖然緩慢,但是卻在堅定地逼近中國。具體而言,美國正在同時構建兩個雙邊聯盟,以應對中國可能的統一行動。一個是以美英澳為軸心的AUKUS聯盟,該聯盟打算在未來5年內,在西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部署首艘核潛艇,並在10年之內,將核潛艇艦隊的規模擴大到8艘。這樣一來,美英澳就能夠以澳大利亞為基地,將力量投射至包括東海、台海和南海在內的所有敏感水域。

而另一個聯盟,則是以美國、日本和菲律賓為軸心的“美菲日”聯盟,與AUKUS聯盟相比,它更加針對中國台海問題。美日希望通過在菲律賓北部島嶼部署軍事基地,提昇在台海爆發衝突時,武力介入的反應速度。而一旦雙方的合作得到落實,那麼美日艦隊駐地與台島之間的最短距離,就將從500多海里之外,縮減至100海裡,這將對台海的大陸船隻構成巨大威脅。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在沙伊復交後的反應表明,拜登政府已經是鐵了心,要武力干涉中國台灣問題。哪怕最重要的盟友沙特倒向中國,並與自己的死敵伊朗簽署和解協議,美國竟然都不為所動,可見台海對美國的吸引力,已經遠遠超出了中東產油國的吸引力。這主要是因為全球能源轉型,大大減輕了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而台灣地區的芯片產能,則成為了美國覬覦的對象。像近期有美國前官員就公開揚言,只要大陸敢統一台灣,那麼美國寧可毀掉台積電,也不能留給中國。因此,中國雖然在中東取得了歷史性的外交成就,但仍需對台海方向保持足夠的警惕,嚴防美國搞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陰謀。

2023年3月9日 星期四

內觀?外觀?今天的中國是何以形成的?

 GCIOSGF Newsletter會訊:

讀書會

整理~夏蟲語冰

中國何以成為今天的中國?地理、文化、民族、思想……各個領域都有大量的闡釋,卻都是在尋找“內因”;而那些深刻決定中國命運、影響國家歷史方向和未來走向的,往往來自被嚴重低估的“外因”——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文明。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不受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而獨立存在,它對其他國家文化的接受與態度,往往會深刻地決定國家的命運,乃至國民的生死存亡。



對於中國來說,有五個國家最為關鍵,它們分別通過不同的方式,對中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甚至至今與中國的命運息息相關:


-1-

印 度

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廣


外來文化中,若說對中國人影響之深,對中國文化影響之廣,非佛教莫屬。印度正是通過佛教,成為第一個對中國產生深遠影響的外來文明。


很多人之所以低估印度的影響,主要是認為它的傳入屬於古代,影響早已經過去。事實上,印度佛教的影子,早已滲透進我們的文化,無處不在,甚至超出了一般人的日常直覺——

◆佛學影響了漢代以後中國幾乎所有的文學大家。不懂佛學,讀不懂朱熹、王陽明、梁啟超、王國維、周作人……就連《水滸傳》《紅樓夢》《金瓶梅》也很難讀懂。

◆不懂佛教,對中國的理解就是殘缺的。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三支柱之一。所謂儒釋道,“釋”正是佛教。

◆佛教還深深塑造了華人的日常表達和山川古蹟。與佛教有關的詞彙,如“心境”“平等”等等,能出一本小詞典。而不管是五台山、九華山,還是少林寺、敦煌石窟……全都跟佛教有關,沒有基本的佛教知識,看到的只有風景,看不到文化。

◆最重要的是,華人對生命中一些最重大的問題做最深刻的思考,也來自佛教。正如梁文道所說:佛教哲學是在哲學體系各方面都非常符合邏輯的科學,我覺得在修行上面,佛教提供的方法是最完整最系統的,所以走向佛教,立刻覺得緣分很深,一下子進入很快。


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遠不止這些,很難一一列舉。而且佛教只是印度對我們直接的影響。除了佛教以外,印度文明經由對世界的貢獻,對我們還有不少間接的影響:


第一就是數學領域,印度的數學研究通過兩條路線分別影響到了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以及以地中海地區為代表的歐洲國家。


第二就是貿易領域,印度與東南亞的貿易可追溯至孔雀王朝時代;而印度與地中海的貿易往來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紀甚至更早。通過貿易等方式,印度文明的科學參與了世界文明的塑造,這一點卻往往被大多數人所忽視。




▲敦煌莫高窟佛教題材的壁畫

-2-

英 國

最先影響中國的現代化


相比較其他國家,英國對於近代中國的影響堪稱是最早的,可追溯到1840年以前:


◆ 1796年,剛剛登基的嘉慶帝宣布禁止鴉片進口。次年,再次重申禁令。東印度公司不得不表面上停止了在廣州的鴉片貿易,但暗中卻進行鴉片走私。


◆1808年,英10艘兵船在安南失利,借稱大西洋地方被法蘭西佔據,闖入雞頸洋西,並強行在澳門登陸。英國兵船這種無視中國領土主權的行徑給中英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


◆ 1838年,為了迫使中國放棄禁煙政策,英駐印度海軍司令馬他崙率軍艦進入中國海域。英國殖民主義者已撕下了最後的面紗,準備用武力實現外交和商務上沒有達到的目的。 2年後,鴉片戰爭爆發。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與英國及其它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割地賠款的屈辱和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英國一步步在中國取得了香港島、南九龍以及新界的大片土地和其它許多特權,200多年的夢想成真;中國因此從一個封建大帝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但某種意義上,中國近代現代化的進程也正逐漸展開)。


到了二戰以後:


◆英國1950年1月6日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大國。


◆在朝鮮問題、台灣問題、中國聯合國席位的問題上,不同於美國,英國放寬對華貿易限制,給美國對華“禁運”政策打開了一個缺口;英國政府宣布台灣屬於中國,應歸還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在60年代初就在聯合國投票贊成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的提案,但是英國又投票贊成將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列為“重要問題”,需經聯合國大會2/3多數票才能獲得通過的美國提案。

◆ 1983年7月中英雙方開始了圍繞香港問題的建設性談判,在1984年終於達成協議,兩國政府首腦正式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一國兩制”的構想變成了現實,中英關係從此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在中國近代史中,很多人都只記得英國是鴉片戰爭的始作俑者,但卻時常忽視另外一個重要維度,那就是,英國雖然是中國近代史中第一個對中國“開槍”的國家,但也打破了中國晚清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現代化的國家,英國迫使晚清的中國打開了國門,融入現代文明。現代中國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英國所激發的。




▲裝備了現代火槍的清末士兵

-3-

日 本

對近代中國傷害最深

日本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最大,因為抗日戰爭改變了中國的走向。 1936年,國民政府準備從訓政轉向限政,但“七七事變“不僅中斷了這次跨越,也徹底改變了中國政治力量的結構。

實事求是地說,100多年中,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日本一樣,在各方面都對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

◆ 維新變法後,很多日文名詞進入中國:取締、手續、積極、具體、目的、權利、義務、第三者、場合、部、代表、野蠻、發起、派出所、警察、檢察官、寫真……俯拾皆是。

◆ 民國建立前十五年間,共有956本日文書被譯成漢文,同一時間內,漢譯日只有16本。民國成立後十五年間,日譯漢1759本。大量譯書尤其是教科書,對文化和教育的影響可想而知。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之一白話文運動,其前身“文言合一”運動源於明治日本。

◆ 1896年起,大量中國留學生湧入日本學習,僅1906年就有8600人,是當時世界規模最大的留學運動。

◆ 體制改革和社會改良也以日本為楷模。明治維新使日本“脫亞入歐”,躋身世界強國,為中國樹立了極佳榜樣。戊戌變法中光緒頒布的改革詔令,大部分從《日本變政考》中照搬過來。

◆ 中國的革命也從日本起步。孫中山足跡遍及世界強國,最終選擇以日本為革命大本營。他將日本看作中國的天然盟友,1895年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後逃到橫濱,便剪掉辮子,穿上西服,蓄起小鬍子,此後終身都是“日本人”打扮,著名的中山裝就是從日式學生裝演變而來。

以上是不壞的方面,再來看看另一面。

◆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並製造“旅順大屠殺”,四天三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姦後,死難者約2萬人。次年簽訂的《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割佔中國台灣等地,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完整。

◆ 1928年,出兵製造了“濟南慘案”,中國官民被焚殺死亡者17000餘人,受傷2000餘人,被俘5000餘人。

◆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策劃了柳條湖事件,並突然向駐守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此為九一八事變。短短4個月,東北全部淪陷。

◆ 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暴行罄竹難書。南京大屠殺一案,對平民和戰俘進行了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強姦,屠殺30多萬中國軍民,燒毀南京三分之一房屋。至1945年,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財產損失5000億美元。

日本在中國的異類表現,就連當時的盟國納粹德國,都形容其是“獸類集團”(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


日本,一個令中國人五味雜陳的鄰國,如今看日本,早已不能只用民族主義的眼光去審視,在銘記歷史的同時,應該保持客觀和審慎,作為中國的一面鏡子,是什麼使日本走上軍國主義,又是什麼使得日本戰後迅速崛起、鳳凰涅槃?日本與中國的摩擦碰撞與關係回溫,是怎樣的?中日美又是什麼關係?這些問題,需放到整個日本的歷史脈絡上來解讀和反思。


▲七七事變中的日本軍人

-4-

美 國

對近代中國幫助最大

如今的“中美關係”雖依舊緊張,但回溯一下中美兩國的歷史,有很多事情我們都聞所未聞。

◆ 1926年,國民政府開始北伐,遭各地軍閥反抗,並受到帝國主義國家干預。美國率先承認南京政府,並支持中國的統一事業,最終讓中國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

◆ 1919年巴黎和會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轉讓給日本,《凡爾賽和約》引發中國國內群情鼎沸,但直到1921年11月在美國倡議下召開華盛頓會議,山東問題才被和平解決。這是中國自1840年同列強交往以來,第一次非但沒有丟失主權、反而爭回一些主權的會議。

◆ 九一八事變次年,美國國務卿史汀生向中日兩國政府發出史稱“不承認主義”的照會,明確反對日本武力侵占中國,不承認日本侵略“成果”,這無疑是對日本侵略的一種阻遏。

◆ 二戰時期,美國率先廢除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積極支持中國成為國際關係中的一員。藉此,1943年底,中國第一次參加世界大國首腦會議開羅會議,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並於戰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

◆ 洋務運動時期,清廷共派遣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學習,美國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國際人才。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著名工程師詹天佑、民國初期國務總理唐紹儀皆在此列。

◆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高等學府,由美國人司徒雷登創辦。美國人創建的幾十所高水平大學、中學及女子學校,後來都演變為中國最好的學校,如齊魯大學、金陵女子大學、聖約翰大學等。


事實上,美國對於近代中國的支持與幫助並不少,然而為何後來兩國關係卻屢屢降到冰點?這對於當下,一直是一個十分困惑的問題。




▲二戰時期的中美兩國士兵

-5-

蘇 俄

對中國影響最複雜

3000多年來,中國的威脅基本來自北方。清末重臣左宗棠說,“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也。”這話一點沒錯。

◆ 沙俄通過《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璦琿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侵占中國土地450萬平方公里。被其占據的外興安嶺比東三省還要大,廣闊的西伯利亞地區蘊含著豐富的礦藏。直接導致中國人的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遷徙受限,並間接導致後來的人口政策。

◆ 1898年中俄簽訂條約,將旅順口、大連灣及附近海面租於沙俄,從此,東北全境成為沙俄勢力範圍。

◆ 凡戰,必滅絕式屠殺。日本、滿清為統治中國人民,尚考慮保存中華血脈,沙俄則只要財產和土地,“屠戮務盡”,導致現在遠東地區不見華人。

◆ 1924年,在蘇聯幫助下,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建立陸軍軍官學校。蘇聯派遣鮑羅廷擔任廣東國民黨政府顧問,並極力促成國共聯合戰線的建立。蘇聯軍隊中的政委製模式,在日後的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中得到廣泛運用。

◆北伐戰爭開始前的1923-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累計接受蘇聯價值300萬金盧布的軍火,及從1924年11月起每月10萬金盧布的黨務經費。國民黨的創立、北伐乃至政黨大改造,都離不開蘇聯的謀劃與乾預。

◆ 與日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為了自己私利,縱容日本侵略中國,使日本肆無忌憚。

正是沙(su)俄(lian)的多年介入與乾預,改變了中國政治走向,也改變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命運,成為中國近代諸多歷史轉折的決定性原因。




▲《尼布楚條約》

正確地認識中國,首先就要從歷史的源與流中,直面真實的他者。我們的歷史發展,尤其是近一百多年的道路,可以說是被這幾個國家的合力所塑造——

英國敲開了大清的國門,日本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最好的鏡鑑,美國提供在教育和文化、軍事上提供了莫大的幫助,蘇俄更是為中國道路確立了最終的方向。印度更不用說,佛教的影響早已內化,民國時的佛學復興,又為新的挑戰提供了內在資源。

因此,中國現代道路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都可以在這幾個國家的歷史教訓中看清問題的根源。

歷史在哪裡扭曲,就要在哪裡突破。如今最需要的,就是從歷史被忽略的源頭和重要拐點,從這些國家的文明和歷史中,看清我們自身歷史被忽略和遮蔽的源頭與拐點。

美國想用軍事霸權遏止中國,行得通嗎?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讀書會

整理:會務

陸學長



隨著美國不斷在包括台海問題等方面向中國發起越來越嚴重的挑釁,不少美國人也在開始反思美國政府的這種行為。美國專家愛德華·盧斯則在《金融時報》上刊文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對美國的遏制很正確。中國採用了美國完全沒有遇到過的方式,來應對美國的各種挑釁。


愛德華·盧斯認為,拜登對中國發動的“經濟戰爭”本質上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完全阻止中國的崛起。拜登希望運用非戰爭的手段,像當年搞垮蘇聯那樣來搞垮中國。但和蘇聯不同,中國的領土自古以來就是完整且十分堅固的整體,根本不會像蘇聯那樣出現解體。這樣一來,拜登在經濟領域對中國採取的行動,就完全達不到預想的效果。相反,反而被中國遏制住了自己的手段。


中國和蘇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國沒有像蘇聯在冷戰時那樣向全球輸出意識形態內容。相反,而是向全世界輸出了中國強大的基建能力和現代化工業供應鏈,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政府想用冷戰式的思維來應對中國的發展和崛起,是沒有作用的。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辦法拒絕來自中國的幫助,這種幫助能夠讓自己經濟繁榮,社會發展。即使是遭遇美國的恐嚇,他們仍然很難與中國完全“脫鉤”。


所以,當拜登政府嘗試在芯片等高科技領域和中國進行“技術脫鉤”也失敗後。美國的冷戰式戰略,就徹底宣告了失敗。美國之前對中國採用的種種手段,最終都被證明,成為了中國遏制美國的手段。所以,愛德華·盧斯認為,美國想要“破局”,最終的辦法就是直接和中國來一場硬碰硬的現代化戰爭。


愛德華·盧斯認為,中國台海問題只不過是中美關係眾多縮影中的一個而已。美國祇不過是嘗試拿台海問題來對中國進行打壓和遏制。即使是沒有台海問題,美國也不會放過中國。因為美國會打壓和摧毀任何一個可能威脅到自己霸權地位的國家,而中國是一個要擺脫屈辱歷史的新興國家,中美兩者的矛盾是根本性的。想要解決這種根本性的矛盾,答案就只剩下戰爭了。


愛德華·盧斯表示,如果美國選擇和中國打一場硬碰硬的戰爭,那麼美國的勝算會很大。因為目前中國的人口正在逐漸老齡化,而美國及其盟友卻擁有大量的年輕人口。此外,美國和眾多盟友仍然保持著緊密的軍事同盟關係,而中國沒有美國這麼多的軍事盟友。如果美國選擇在這個時候對中國開戰,那麼勝算會非常大,將能夠徹底遏制住中國的發展勢頭。


所以,美國現在就應該抓緊行動,為對華軍事行動做佈局。除了要繼續對台軍售外,還要加強日本的軍力,讓日本等國家不斷對中國進行牽制,給美國創造更多的行動機會。最終一錘定音,用一場戰爭來解決中美兩國之間存在的種種問題。


但實際上,愛德華·盧斯的這種行為也是一種偏執的冷戰式思維。現在的世界,早就不是通過戰爭手段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時代了,目前還在進行中的俄烏軍事衝突,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證據。


愛德華·盧斯對於中國的認識顯然還是不清楚,中國和蘇聯最大的不同,是中國徹底摒棄了冷戰式的對抗思維。對於中國來說,只要對方願意,中國都願意和對方共同攜手發展。只要美國願意放棄對中國的打壓和遏制,中國也願意和美國合作,不僅實現中美兩國的共同發展,為全人類謀求一個更加光明和璀璨的未來。


秦剛外長此前也已經公開表態,美國要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這辦不到。美國一直表示要給中美關係加上“護欄”,避免中美兩國爆發衝突。而中美兩國關係的真正護欄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如果美國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切實將美國領導人作出的不支持“台獨”、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承諾落到實處,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停止升級美台實質關係,停止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那麼中美兩國的關係,完全能夠回歸到正常狀態。


包括96年台海危機在內的諸多歷史案例,已經證明了美國一直以來都沒有放棄用武力手段來打壓和遏制中國。美國越來越少動用武力手段來對付中國,並不是因為美國突然間變得“善良”了,而是美國發現,現在的中國已經有能力應對美軍的上門挑釁了。無論是在東海、台海還是南海,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需要思考的,已經不是如何靠近中國海岸線,而是盡可能遠離中國海岸線,以保證自己的安全。中國的和平不是靠求來的,而是靠自己的雙手奮鬥出來的。


而在戰略核威懾能力方面,中國已經建設起了一套更加完善的“核三位一體”作戰體系。 DF-41洲際彈道導彈、“巨浪-2”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和轟-6N型轟炸機,完全能夠震懾住任何想對中國本土發動核打擊的宵小之徒。中國的核彈頭數量目前雖然遠不如美國,但用來展開戰略核反擊,也夠用了。

愛德華·盧斯這類美國專家最大的問題,就是已經對美國的軍事霸權體系產生了依賴。認為憑藉美國的軍事霸權,就能夠解決美國目前面臨的任何問題。但武力永遠不是解決爭端和問題的最佳方式。人類想要擁有更好的未來,終究是要學會放下手中的武器,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共同協商。

芯片戰的後續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新聞晨會簡報~



美國芯片巨頭高通開始了新一輪的裁員大潮,這一次直接裁員裁到了聖地亞哥總部。

美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艾倫稱:拜登的戰略將導致整個全球供應鏈去美國化。

不得不說,拜登是怕什麼就來什麼,中國海關總署公佈了最新的數據,在今年前兩個月中,中國進口的集成電路減少了26.5%,2022年的中方的集成電路進口下降了約8%,現在直接翻了三倍多。

這是什麼概念?想必大家都知道,長期以來,中方在芯片上進口都比原油還要高,是第一大進口產品,但是如果今年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那麼中國今年有望首次實現芯片進口少於原油。

目前在芯片製造上,全球前十的企業中國有三家;在芯片封裝上,世界前五中國有兩家。而最新消息顯示,中國再次增加一家芯片製造企業,由剛剛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的龍芯中科所投資建立。

毫無疑問,中國在芯片的自主供應上正快速發展,這與2022年中國自主制定的原生小芯片技術標準不無關係,此外,目前中國也正在製定芯片設備的相關標準。

實際上,美國智庫針對拜登的這一系列半導體戰略,已經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將在供應鏈中發揮作用。

有意思的是,美國商務部長近日表示:美國希望成為在芯片設計、製造和封裝上都是領先的國家。這無疑是承認了美國在芯片設計、製造和封裝上都已經處於落後狀態。而以後美國的半導體戰略會加速走向落後,因為就如美國智庫所言:全球的供應鏈正在去美化。例如三星已經開始採用中國的EDA軟件,台積電開始採用大陸的刻蝕機,歐洲開始採用中國的芯片設備,歐洲智庫甚至表示要學習中國經驗。

就在近日,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指出,要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指出要繼續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科技創新全鏈條管理、加強國際科技合作等。老美旨在破壞供應鏈企業的利益,別人的錢和技術都要搶;而中國卻在全力倡導合作共贏,有錢一起賺,所以美國智庫所說的供應鏈將去美化也就不足為奇。

2023年3月8日 星期三

俄專家解讀中美台局勢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美國設想的“讓台島與中國大陸同歸於盡”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兩岸軍力差距太大,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而美國能夠傾全國之力與中國大陸進行殊死一戰嗎,根本不可能。美國媒體發表過專論,提出一個觀點,“美國有可能為了台島準備和中國大陸作戰”,注意是“準備”,還是“可能”,就證明美國沒有那份決心開戰。

對此台島一些人士發出預言,一旦台海爆發衝突,美國不可能參戰,因為一旦參戰就是世界大戰,中美兩國捲入,就像前兩次世界大戰那樣,不會存在任何意外。這和馬來西亞)前總理關於世界局勢的預測是一致的,因為大國之間的戰爭非比尋常,可謂牽一發動全身。

在這樣的分析下,俄羅斯軍事專家阿塔莫諾夫認為,“台海危機是中美之間的大規模軍事對抗,但是這種爆發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為美國已經從官方認定上遵守‘一中原則’,這種認定注定美國無法公開支持台島,這和美國支持烏克蘭不一樣,烏克蘭是個國家,而台島不是。”

接著阿塔莫諾夫指出“中國大陸對武統台島選項興趣不大,因為打爛了的台島不符合最佳利益,經濟和外交解決台灣問題才是目前中國大陸的方針政策。”

那麼倘若中美開戰,誰會是最後的贏家,阿塔莫諾夫認為,“中國不會消失,特別是中國擁有眾多人口,而美國將會被拖垮滅亡”

2023年2月27日 星期一

加拿大,墨西哥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掉到第三名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素人談經濟

撰文:阿景

逆全球化開啟後,中國未來在全球經濟環境中怎麼走一直是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

比如說中國不再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比如說中國財政部窗口指導國企不再用總部都在美國的四大會計事務所;比如說伊拉克開始用人民幣對華結算;比如全球新一輪失業大潮重點衝擊歐洲等等。





這些信息顯示,以美國為首的全球供應鏈在“去中國化”,而中國也在“去美國化”,兩大陣營博弈日益激烈。

於此同時,新的區域貿易格局也在逐步形成,歐洲開始頻繁訪問中國,而中東地區,也開始深度綁定中國生產力和中國貨幣。

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最近的幾個關鍵性信息,串聯起來看看這些信息,都釋放了哪些重要的經濟信號。


一、中國不再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我們先說第一個:美國商務部周二(2月7日)公佈2022年數據顯示,中國不再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

這是自2019年以來首次,中國從美國第一貿易夥伴的位置上滑落至今的第三名。

現如今,歐盟正在取代中國,成為美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在俄烏危機的影響下,歐洲能源價格飆升,歐洲資本投入成本已經讓歐洲的資本家們苦不堪言。美國那邊不僅出台《削減通脹法案》各種給國內製造業補貼,還瘋狂的從歐洲採買各種商品。

從瑞士手錶、德國機械,到意大利的奢侈品,美國的“補貼”和“消費者”們都在朝著歐洲資本家們招手,歐洲的資本和商品開始瘋狂的傾瀉至大西洋彼岸。

歐洲的製造商們看著美國跟見著救命恩人一樣,只有政客在一邊急的跳腳。整個歐洲就像一塊肥肉一樣被美帝一口口吞噬。

與此同時發生的,還有另一件有標誌性的事。

印度工商部的最新數據,2022印美雙邊貿易額達到1194億美元,超過印中的1154億美元。

美國在吃掉歐洲的同時,還在不斷的挖著中國的牆角。

這兩大標誌性事件,意味著,在美帝的主導下,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的影響,已經來到了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全球貿易開始“去中國化”。

美國想要的,是以歐洲為獻祭的同時,將中國逼進死胡同。

不得不說,這對中國而言,絕對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二、中國經濟,開始“自家的賬自己算”

經常關注外交部發言人新聞的應該經常聽到這幾句話:

“我們不惹事兒,但更不怕事兒。”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這個就是中國人對中美經貿往來的態度,絕不主動拒之門外。

而美國則是各種中國威脅論,發起中美貿易戰,拿中概股開刀,最近的2月24日,美國更是以涉俄因素開始製裁中國企業,總之就是各種長臂管轄,各種赤裸裸的霸凌和挑釁。

前幾天中國這邊也出台了一些防禦措施,算是未雨綢繆,備戰備荒。

美國媒體彭博社報導稱,“中國政府出於數據安全風險的考量,敦促國有企業放棄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作”。

這裡我簡單做下說明,四大審計所分別是普華永道、德勤、安永、畢馬威,除安永總部在英國外,其他三家都是總部在美國的公司。他們的作用主要在全球主流金融市場上得以彰顯,比如說中國的企業想要上市或參與國際資本市場,四大行出具的審計報告,是必備的具有公信力的基礎材料之一。

在歐盟,“四大”的市場份額超過了90%;

在英國和美國市場,這一比例高達99%。

這意味著,四大審計綁定著全球金融資本市場,處在全球審計領域裡的霸權地位。

但是,這種審計霸權的背後,實際上是華爾街金融規則和資本所賦予的,四大審計霸權,本質上是美元在金融市場的規則霸權。

截至目前,我們尚未看到中國國內要求與四大剝離的相關文件,海外媒體報導財政部是“窗口指導”,指導要求國企與四大合作的合同到期後不再續簽。

這就意味著,中國自家的賬要開始讓自己人算了。

其實於情於理,中國都有必要這麼做,一方面當然是保護“數據安全”,在大數據時代下,整個國企家底掀開給美國看,相當於主動授柄於人。

另一方面,中國想要繼續引入國際資本搞產業升級,用四大,就相當於讓美國又摻和了一腳。

當初四大利用審計霸權,將俄羅斯剝離在外,讓俄羅斯成為美元體系外的金融孤島。如今中國主動驅除,並同步開啟人民幣擴張進程:

最近一段時間,比較顯著的成績是伊拉克中央銀行宣布,允許使用人民幣直接結算該國對華貿易,以此改善外匯儲備。

這意味著,一些中東國家正在遠離美元,靠近人民幣。

三、歐洲失業潮愈演愈烈

在經濟領域裡,經常有這麼一個現象,老大老二打架,注定受傷的是老三。

比如說王老吉和加多寶打價格戰,和其正不見了;美團和餓了麼競爭,百度外賣消失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非常可樂消失了;蘋果PK三星,諾基亞消失了……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因為一方要打贏就要去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老三”就是那塊被瓜分的肉。

對於中美爭霸,歐洲如是。

現階段歐洲企業倒閉,失業潮愈演愈烈。

其實,歐洲的失業潮只是全球失業潮中的一部分,只不過是最嚴重的那部分。

早在1月16日,國際勞工組織就發布了《世界就業和社會展望:2023年趨勢》報告預測。

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失業人數將繼續增加約300萬,達到2.08億(相當於全球失業率為5.8%)。

同時還指出,引起全球失業潮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國挑起的)各種新的地緣政治危機,俄烏危機,還有(美國掀起的)針對中國的供應鏈衝擊。

這2023年剛迎來個開年,新一輪的全球失業潮就已洶湧而至:

耐克和阿迪宣布減產,由於耐克阿迪的減產,代工企業台灣寶成集團計劃裁員3000人,另外還有3000名待續約員工停止續約;

迪斯尼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7000人,佔員工總數的3.6%;

戴爾將裁員6650人,佔全球總員工約5%;

亞馬遜將在印度裁員1000人,佔總僱傭人數的1%,這次裁員,只是亞馬遜全球裁員1.8萬人的其中一部分;

阿里巴巴在2022年末裁員4000餘人,佔總員工人數的5%;

微軟將全球裁員1萬人,佔總員工人數的5%;

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將在美國裁員700人,佔員工總數的2%;

當然了,更猛的裁員火力還是集中在歐洲地區,主要是工業老字號大國德國。

德國老字號巴斯夫裁員2600人,且關閉多家工廠。

連位於路德維希港的巴斯夫總部都關了。甚至還包括了巴斯夫投資最集中,技術最先進,產品結構最前沿的那家合成氨工廠和相關化肥設施。

這些工廠的關閉,將導致巴斯夫尖端產業水平大幅滑坡,不死也得脫層皮;

然後是福特在德國的分公司,也是要裁員3200人;

德國本土汽車工業品供應商舍弗勒裁員1300人;

飛利浦全球裁員400人,大部分都發生在德國;

西門子-歌美颯宣布全球裁員2900人,半數以上在歐洲;

微軟德國也打算裁員120人;

德國工業代表蔡司,也在研究關停在德國的幾家工廠,是否裁員還待研究中。

關門裁員的原因很簡單,還是美國一手搞出來的歐洲能源問題,德國工業電批發價超過了每兆瓦時994歐元,比去年的80歐元漲了10多倍。不僅是漲價問題,還有巨大的能源缺口才是最關鍵的。

歐洲這邊缺電少氣,美國那邊高調出台《通脹削減法案》,要巨額補貼美國本土新能源產業,吸引製造業回流。

這在本質上,就是變相要挾這些歐洲企業到美國建廠去,尤其是電動汽車、半導體企業,這對很多依賴製造業的歐洲國家來說,簡直是直切命脈。

失去這些企業,歐洲經濟將陷入無限衰退中。

而美國吃歐洲絕戶的姿態已經全面拉開。

四、全球未來的走向——區域化貿易內循環體系

全球失業潮是“逆全球化”帶來的必然經歷,而“逆全球化”之後可能形成“區域化貿易中心”,一種新的世界經濟格局。

簡單說,就是以中美二國為首的群主重新組群,各自玩內循環貿易體系。

目前來看,全世界有潛力實現區域化貿易中心的只有兩個地區:

1、北美地區——以美國為中心的區域貿易體系。

2、東亞地區——以中國為中心的區域貿易體系。

北美區域化貿易中心,早就隨著美加墨貿易協定的簽訂,有了雛形。如今,加拿大和墨西哥超越中國,成為美國前兩大貿易夥伴,已是該貿易協定初見成效。

以中國為中心的區域貿易體系,則是從2019年底開始加速推行的RCEP區域貿易協定,以及一直在談的中日韓自貿協定為基礎形成的體系。

可惜日本和韓國,都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完整國家”,軍事權被美國握在手裡。

但在經濟層面上,東亞地區已經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形勢。

其實中國衰敗,並不符合日韓的利益。

尤其是韓國,因為其生產的芯片、顯示器和成品油等關鍵產品橫跨東亞供應鏈,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最為密切,中國已連續18年都是韓國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合作夥伴。而韓國則為中國僅次於東盟、歐盟、美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

所以,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實際上等於變相的傷害日本和韓國的利益。

這也是最近這些年來,日韓和美國一直在“安保費用”問題上鬧騰的厲害的原因之一。

美國其實很清楚,要么摁死日韓吃掉他們的製造業,要么就不停的給中國添堵,各種高端產業合作封鎖,比如說安倍晉三被刺,比如說拉攏韓國做芯片四方聯盟等,都是為了圍堵東亞地區貿易體系的建立。

但是,中日韓三國的經濟早就高度綁定在一起了,且經過多年發展,中日韓三國的產業鏈基本都是互補型的,再加上地理位置上的優勢,這使得東亞具備實現區域化貿易中心的可能性。

而這一切得以構建有一個大前提,就是中國的軍事實力比較強大到能夠輻射整個東亞範圍,並且能夠把美軍驅逐出第一島鏈。

只有把美國驅逐出第一島鏈,讓美國的軍事實力不能再影響東亞,那麼東亞區域貿易體系,才有可能真正構建起來。

然後就會出現“一個世界,兩個體系”。

在“北美貿易區”和“東亞貿易區”構建起來之後,這兩套貿易體系之間可能會互相加高額的關稅。這使得到時候基本只能區域內部來實現全產業鍊和自產自銷。

這實際上就是把過去的全球化體系,割裂成兩個新的區域化體系,形成兩個內部小型“全球化體系”。

而這其中,其實最尷尬的是歐洲的地位。

因為歐洲恰好正處於北美和亞洲的中間。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希望實現歐亞大陸經濟一體化,而不單單只是東亞經濟一體化。歐亞大陸一體化一旦實現,美國基本只能淪為配角,徹底讓出世界中心的地位。

所以美國肯定不會坐視歐洲被中國拉攏過去。

實際上,英國之所以會脫歐,也跟美國的拉攏有一定的關係。

所以,隨著中美博弈的劇烈化,歐洲成為了第一個倒下的區域。

而隨著美國的不斷擠壓,看歐洲目前的反應,又開始有點想向著中國靠齊。

2023年上半年,中歐即將迎來“頻繁的高層互訪”:

1、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即將開啟訪華行程;

2、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即將開啟訪華行程;

3、法國總統馬克宏宣布的4月訪華計劃。

這些信息,不禁讓外界猜測,中歐高層的互動,會不會讓一度停滯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重啟。看美國最近的反應,已經開始跳腳,2月24日,美國開始以“涉俄”為由制裁中國企業,又進一步加劇中美貿易脫鉤。

但是中國尋求加大對外開放,尋找更多的貿易合作夥伴,是必然趨勢。

因為中國想要和平崛起,那麼就必然需要更多的市場,更多的資金,更多的技術。

中國是後發國家,與歐洲合作,可以在技術升級,產業革命,以及科技發展領域,實現更快更多的實質性突破。

但是,美國絕不會看著歐洲傾向中國而坐視不理,也不會看著日韓和中國綁定發展,2023年中國外貿的現實壓力,非常之大。

一方面是美聯儲及全球一些主要經濟體央行大舉加息遏制通脹,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根據世貿組織最新的預測,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額增速將從2022年的3.5%放緩至1%。

另一方面,是美國對中國將會有更多的挑刺和製裁,火力將會集中在亞洲地區。

因為俄烏危機那邊已經開始常態化了,可以很明顯的預測到,如果俄打的狠了,北約會放俄歇口氣,緩和一下,不至於刺激到普京大帝;但一旦俄退卻了,北約會繼續拱火緊逼。要的,是歐洲繼續亂,俄烏繼續消耗著打。逼著歐洲那些資本家們盡快跑去美國投資生產,以快速融入美國為首的新區域貿易體系。

2023年中國經濟復甦只有靠內循環發力了。

美債高築,如賴帳如何因應?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via ~~

華裔美經濟博士某銀行副總裁

華裔英經濟專家

會長 

會務整理



美國一再突破債務上限的問題引起了美國國內外的關注。美方公開表示國家需要關注債務問題,減少債務的增加。不然積累的債務將會成為拖著美國經濟走向進入深淵的累贅。



而國外大多媒體關注的焦點是美國會不會欠錢不還,畢竟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這才是關乎自己實際利益的問題。再就是美國到底欠中國多少錢?如果美國欠錢不還如何處理?

👉債台高築的美國

美國一直都是世界經濟的領頭羊,但是在這幾年經濟衝擊下,美國也陷入到了困境之中。美國為了解決自己的經濟危機開始大量印鈔,但世界經濟低迷,大量超印的美元最終引爆了美國的通貨膨脹。為此美國開始瘋狂借債。

在美國的歷史上這種事也常有發生。 2023年開年,美國國債總規模就再一次超過了法定國債上限,突破了三十萬億。如今美國正在就要不要上調美債上限的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

在討論結果尚未出來之前,各國對於購買美債出現了猶豫。各國願意將錢借給美國,是因為對美國的經濟發展抱有信任。可現在各國對於美國經濟的發展都不再信任。

從美國國債利率出現大幅度倒掛,可以知道投資者已經喪失了對美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國債利率一旦出現倒掛,往往意味著國家經濟開始往下滑。如果美國經濟大幅下滑,美國會賴賬嗎?

👉、美國欠中國萬億債務

中國是美國的大債主之一,截止2023年前中國所擁有的美國國債為1.0687萬億美元。儘管中國在持續減持美債之後,依舊居美債世界第二持有國。

中國持有的大量美債早已被美國方面所關注,債台高築的美國有一些人希望能夠賴掉欠中國的外債。比如說在新冠疫情期間,美國就有官員公開表示通過新冠病毒溯源,認定病毒是在中國最先產生,並表示中國需要賠付各國經濟上的損失。

對於美國,他們認為只要不還中國的債務就算中國對美國的經濟補償。對於這件事情,很多人都抱嘲笑的態度。雖然並不清楚這是美國官方的想法,還是官員個人的想法。此舉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種想法能夠明目張膽的擺在檯面上就說明,美國確實有不少人產生了賴賬的想法。那麼如果美國賴賬怎麼辦?

👉、美國賴賬怎麼辦?

美國自身產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這時有人提出賴賬。如果美國真的賴賬,美國的國際信譽就會大打折扣。對於美國來講,經濟發展的基礎是美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佔據的重要地位,各國必須儲備足夠的美元。

如果購買美債之後不認賬,日後購買美債的國家也會急劇減少。其實對於現在的美國來講,已經產生了信任危機。美國多次利用自己的地位,對其他的國家無故發動經濟限制。美國這種行為引起了大家的強烈不滿。為此,為了預防美國的閘刀之下下一個就是自己,不少國家都開始思考對策。

俄羅斯的作法就是上上之策。普京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著手籌劃去美元化,故而在2022年美國想要凍結俄羅斯在美資產的時候,竟然發現俄羅斯政府基本沒有美國資產。(私人企業不在此列)

俄羅斯這種做法也算是給世界上飽受美國經濟限制欺凌的國家一個出路——去美元化。目前以中國為首的世界各國也開始展開行動,其中包括大幅度拋售美債,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等等。

👉包括歐盟、日本在內的眾多重要經濟體,越來越注重國家外匯儲備貨幣種類的增加和美元儲備的減少。給美國當頭一棒的在於美元霸權的基石——石油,在此方面不斷釋放出使用非美元貨幣交易的案例。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去美元化的隊伍之中,美國經濟即將陷入到四面楚歌的局勢。對於美國而言,想要賴賬的代價太大。現在各國都已經開始為美國的賴賬做準備,所以即便美國真的賴賬也不會對中國造成巨大影響。


結語

以債務建國的美國,如果賴賬,國家信譽下降,對於美國的經濟發展而言是毀滅性的打擊。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如何防止美國的賴賬,大家都在努力尋找良方。

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在大家風印度神童的當下,可否知道歷史上的另一位美國預言家?看她是如何預言中國的⋯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連假中的輕鬆話題:閒聊玄學

多位歷史愛好者

整理~會務

美國著名女預言家,一生預言無數,有人統計過,她預言準確率高達85%,被喻為美國第一女預言家。她曾預言兩任總統的命運,最終結果高度符合,讓人稱奇。




而在她去世前,卻對千里之外的中國的命運進行了預言。對於中國的預言是否會像之前那樣準確,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美國頂級預言家~~珍妮.狄克遜。



當年對羅斯福和丘吉爾的預言

1944年11月,二戰的砲火接近尾聲,瑟瑟的秋風席捲而來,大戰過後一片荒涼,美國的總統羅斯福卻被一句話嚇得渾身冒汗。



11月的一個清晨,一通來自白宮的電話打到了珍妮家,說羅斯福總統想要見她。伴隨著蕭瑟的秋風,珍妮踏入了白宮的大門,總統羅斯福早已等待在那裡。

見到總統那一刻,珍妮表情就顯得有些異常。跟羅斯福握手時候,她不禁脫口而出道:“總統先生,你最近壓力有點大,如果有難以解答的問題,找人開導是最明智的做法。”

聽到這話的羅斯福,表情嚴肅:“能告訴我,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履行自己總統的職責?”珍妮更為鄭重的答道:“6個月,也許更短。”此言一出,房間裡針落可聞,羅斯福接著問:“我還有幾年可以完成我的工作?”



珍妮慢聲回答:“總統先生,是月,不超過六個月。”氣氛凝重到了極致,眾人面面相覷,不敢說話。很快,羅斯福打破了這份尷尬,又問:“今後我們仍然可能和蘇聯結盟嗎?”

珍妮搖搖頭:“我看到的影像恰恰相反,蘇聯並不是我們真正的盟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是我們的對手,而美國真正與之結盟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目的是為了限制強大的中國。也就是說一旦戰爭結束,聯盟即告瓦解。俄國人將和美國爭奪歐洲、亞洲,爭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果實。在東歐和亞洲地區將有很多中小型國家成為紅色政權,俄國會成為共產國家的老大哥,在先進武器上和美國一爭高低。美俄兩國將會長期處在軍事對峙和軍事競爭中。不過,最終我國還是將同俄國結盟對抗紅色中國。


羅斯福若有所思:“強大的中國?現在中國不是處於一片不斷戰爭的貧瘠土地麼?並且中國政府跟我們關係還不錯呀。”“不,總統,現在的政府會撤退到一片像樹葉一樣的小島上,而中國會有新的政權出現。”

1945年4月12日,白宮傳來消息,總統羅斯福因積勞成疾,突發腦溢血去世,一代偉人落幕,美國舉國哀悼。而此時距離珍妮進入白宮為其預測剛好五個多月。從此,珍妮名聲大噪。

同年,名聲在外的珍妮被邀請參加了為歡迎來訪的丘吉爾首相舉行的宴會。當她同丘吉爾握手時,再次預言:首相,如果您過早參加選舉,結果將會不盡如人意。果不其然,在之後的英國大選裡,丘吉爾遺憾落敗。

直到六年後,這位捲土重來的英國首相再次登上總統之位,並對珍妮的能力讚歎不已。那麼珍妮為什麼這麼神算,這次預測是否瞎貓碰見死耗子,誤打誤撞說中的呢?



帶著好奇,大家開始詳細去了解這個準確預測總統死亡時間的女人,驚奇的發現她從小就有驚人的能力~~預言能力

1904年,一個女嬰帶著嘹亮的嗓音降落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一個移民家庭,父母給她取名珍妮。珍妮從小就表現得異於常人。

兩三歲時的一天,珍妮跌跌撞撞地走到門口,指著家門口的信箱對她父母說,想要玩玩裡面那封“鑲了黑邊的信”。等她父親過去打開信箱,裡面卻是空空如也,哪有什麼鑲黑邊的信,家里人也就沒把這當回事。


但十天后,父親再次打開信箱,一封鑲了黑邊的信正安安靜靜躺在裡面,信從德國發來,帶來了珍妮外公去世的噩耗。這是珍妮第一次在家人面前展示出自己超人的能力。



又一次,在父親外出時候,珍妮對著家人說,她們家很快就要添上一位又黑又白的新成員。家人們疑惑不解,什麼成員能又黑又白,等到一條活潑可愛的邊牧被父親帶回家,大家這才反應過來。

問珍妮是怎麼知道的,她說自己看到了父親買狗的畫面。對於珍妮展示的與眾不同的能力,父母既驚訝又驚喜。他們帶著珍妮去拜訪了一位當地的吉普賽女占卜者。


這位吉普賽女占卜者在詳細看過珍妮的掌紋和面相後,激動又鄭重的跟珍妮的父母保證這個孩子將會是世界上頂尖的預言家。

欣喜之下,她準備將自己的水晶球贈予這個未來最偉大的預言家,小珍妮卻拒絕了,在眾人驚訝的目光裡,肯定的說:“這裡面有一鍋熱水。”不久之後,這個吉普賽女占卜者就因為做飯被熱水燙傷了手。

珍妮9歲時,一個女人告訴珍妮,感覺自己的演員之路前途一片迷茫,看不到未來,她詢問珍妮自己是否該停止在這條路上走下去。聽完女人的話,珍妮通過水晶球看到女人賺很多錢,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畫面,給了她答案。


後來成為了大明星的女人時常對人訴說這段神奇的經歷。消息傳遍小鎮,鎮上的人們紛紛前來拜訪這個小預言家,她成為了小鎮的紅人,鄰居們紛紛上門想要找她預測一番。

隨著預言多次成為現實,珍妮名聲愈來愈大,多家報紙爭相報導她的神奇。人們對於她的能力深信不疑,這讓她後來進入白宮為總統預測打下了基礎。



預言中國

這位美國的天才預言家,對「紅色中國」後續發生的幾件重大事件也都有預言,包括文化大革命的動亂、唐山大地震和毛澤東的死亡。珍妮在1963年的新年預言中說:

1964到1967年間,美國將在國內外事務中遇到巨大危險。……中國人正在積極研製核武器,擴充軍備並在越戰上和我們暗中較量。不過,他們很快就會出現上層領導之爭,從而使全國陷入一種空前未有的混亂,個人獨裁、不可思議的崇拜異常高漲。一大批領導人物被驅逐出權力機構,中國人幾近瘋狂。這種狀況將持續十年之久,直到一場大地震發生,北方一座城市毀滅,上百萬人喪生,那個神祕人物隨之死去,這場混亂才能逐漸平息。

珍妮預測從來沒有什麼複雜的儀式,有時僅僅靠著一段突如其來的預感,有時能通過水晶球看到未來的某個片段。而經過她嘴裡的預言,大多數都會成為現實。

對於中國,珍妮發表過一段預言,她說1962年5月7日早上,看到紅色的紫氣從東方升起,有一個嬰孩將在未來中國出生。而令人震驚的是,這個嬰孩身上具有很大的能量,他與生俱來就擁有足以改變這個世界的能量。

珍妮預言這個降生在東方的嬰孩,將對這個世界造成巨大的影響。他會在人們中傳播神的智慧,把每一個宗派和每一種教義融合起來。

在21世紀初,人類會開始感到這個人的“偉大力量”。 1997年1月25日,珍妮因病在華盛頓西布利紀念醫院離開了人世,只留下這傳奇的一生給世人稱讚。

神的使者預言:人類的希望在東方!

珍妮·狄克遜說,她是為神的使命而來,而她的大預言總是與中國有關。這應該就是神的安排,畢竟「中國」是這一茬人類文化的中心。你看,珍妮一生的最終預言和有關2020年的預言也是圍繞著中國。

她在《榮耀的呼喚》一書中預言:人類的希望在東方!從東方閃爍到西方,神會再來!

珍妮的預言和許多古老的大預言相應合。五百年前的法國大預言家諾查丹瑪斯(Michel de Nostredame)的《諸世紀》(The Centuries)說了「一位東方人(The Easterner)以神的慈悲救贖世界,每個人都將被他的神杖打動。」(第2紀第29首)

他們的預言也和許多流傳久遠的東方預言「東方出救世聖人」


珍妮曾經準確預測過:

1. 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遇刺;

2. 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遇刺;

3. 美國參議員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弟弟)遇刺;

4. 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

5. 美國海軍核動力驅逐潛艇(USS Thresher)的沉沒;

6. 1947年印度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印度;

7. 穆罕默德·阿卡(Mehmed Agca)對教宗約翰·保羅二世的襲擊;

8. 1942年,珍妮預測影星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的妻子——女影星卡羅爾·倫巴德(Carole Lombard)六個星期內可能有空難,建議她不要乘飛機旅行。卡羅爾果因飛機墜毀身亡。

9. 私下為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預測餘年言中。

10. 預測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1945年大選中失利,1951年又再次當選首相。

11. 預測里根在1970年6月連任加州州長。

related~

發表在珍妮‧狄克遜和著名專欄作家露絲‧蒙哥馬利(Ruth Montgomery)女士合作的預言專欄。

Another series of battle will begin to last for nineteen years. They will culminate about the year 2020 in the apocalyptic battle of Armageddon . 摘自珍妮·狄克遜:《榮耀的呼喚》(Jeane Dixon:《The call to glory》)


2023年2月24日 星期五

這些簡單的字,您寫對了嗎?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書法隨談

主持:會長

整理:會務

 22個容易寫錯的字




“親”字的三橫兩短一長,中間一橫最長,很多人容易把第三橫寫成最長的。




“美”字中間是分開的,下面是“大”,而不是一個豎撇直接寫下來。正確的寫法如下:






“冒”字的上半部分不是“日”,而是“冃”,最後一橫左右都不接,裡面的小橫也左右都不接。




“周”字,上面是“土”而不是“士”,很多人常常誤寫成“上橫長下橫短”。









“黃”字的中間是“由”,特別容易寫成“田”。







“考”字下面,不是“與”少一筆,而是“丂”。






右側中間是一豎直接通下來,上下貫穿,而不是“市”。




“熙”字左上部的中間是個“口”,不是“臣”。






“專”上面不是“土”,第三筆是豎折撇,一氣呵成。






“切”的左邊不是提土旁,是一橫再豎提。




“沒”字右邊讀殳(shū),上半部分不是“幾”,豎彎就停住,不要出鉤。





容易犯同樣錯誤的還有“四”和“船”,“四”字裡面不是“兒”,是不出鉤的;“船”的右上部不是“幾”,同樣不出鉤。







“具”字中間是三橫,不是兩橫。





“臨”的左邊是一短一長兩豎,有些人會把長的那一豎寫成長撇。






“夕”字中間那點,不能太長穿出來。












“窗”字裡面不是“夕”,那一點是出頭的。




“巷”字下面要注意,是“巳”不是“㔾”。






“身”字,中間的短提不能寫成長橫,最後的長撇要穿出去。




“燕”字上面不是草字頭,而是“廿”,多了一橫。





“比”字不是左右兩邊都是橫,左邊是橫,右邊是撇。






“喜”字上面不是“土”,而是“士”。






“錄”字下面不能寫成“水”,左半邊是一點一提。






左邊不是“九”,正確的寫法是:橫、撇、豎彎鉤,“尤”字去掉上面那一點。














GCIOSGF

台北時尚蔬食薈2023-2024月例會活動

歡迎加入時尚蔬食薈吃蔬食救地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