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曾仕強:從一個人的頭髮,就能看出他的文明程度!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講者:文史天地

整理 :OF

曾仕強,中國國學大師,傳承中華道統文化的教育家、思想家。

在一次講座中,曾仕強教授公開說:“從一個人的頭髮,可以看出他的文明程度,文明程度高的人,頭髮會比較細、比較柔、比較稀疏。”

沒多久,這段話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所有人都在一邊質疑這種說法的科學性,另一邊卻在照著鏡子觀察自己的頭髮,希望自己就是曾教授說的那種人。

那麼,到底一個人的頭髮和文明程度有什麼關係,或許基因演化、醫學觀察和一些統計數據能給出答案。

人類進化史表明,毛髮越來越少,卻越來越聰明

人類的進化史肯定給了教導靈感,畢竟伴隨著滿身毛髮的消退,人類的智商在一直提升。讓人忍不住承認,毛髮的多寡與人類的文明程度有很大關係。

其實,很早以前,生物學專家在研究人類演化史的時候,已經對毛髮與智商的關係做出了肯定的驗證。

人類的祖先,是四足爬行的猿猴,他們最初捕捉獵物的方式,與老虎和獵豹一樣,靠的是四腳奔跑。

但一些活潑好動的猿猴發現,當他們將前肢抬起站立時,能看到更遠的範圍和更多的獵物目標。慢慢地,猿猴們透過努力練習站立,進化成了兩腳站立和行走的狀態,變成了猿人。

從四腳爬行到兩腳站立,猿人需要進化的不僅是行動能力,與之相匹配的腦容量也需要進化,否則依舊是又呆又笨,捕獵能力原地打轉。

在「適者生存」的進化論逼迫下,猿人的腦容量和大腦的體積逐漸變大,能夠接受更多的信息,也能夠處理更多樣化、更複雜的事務,能夠應對更難辦的事情。

進化從來不是一蹴可幾的,腦容量跟上了肢體的進化,那內分泌也必須跟得上腦容量的增長才行。

隨著腦容量的持續成長,大腦接受的資訊越多、處理的資訊越多,身體需要消耗的熱量就越多,需要散熱的速度也要更快,否則就會像電腦主機一樣,出現當機問題。

想要身體加大散熱速度,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毛髮變少,別把熱量摀住。所以,猿人的智商在進化、在變聰明,毛髮卻變得越來越少,進化論同樣能解釋今天的現象。

相信現在大家也明白為什麼身邊有些很聰明的人,像是研究人員、程式設計師,頭髮也普遍較少了吧。他們的大腦接受的訊息很多,需要更好的散熱效果。

醫學研究認為,頭髮多少與聰明程度有關係

人類進化的過程,只從一方面解釋了頭髮與文明程度的關係。一直在進步的醫學,並不滿足於僅僅從演化論角度去破解這個問題,還做了許多研究和驗證。

醫學界做的是對比實驗,選擇頭髮不同的人作為樣本,透過比對身體內的荷爾蒙分泌、大腦發育、現實成就等各個層面,來驗證頭髮與文明程度的關係。

實驗結果顯示,頭髮稀疏的那部分人,體內的雄性激素分泌相對旺盛的多,而雄性激素又能促進人類的大腦的發育。

所以,實驗證明,頭髮稀疏的人確實比較聰明。

此外,醫學界在研究中也發現,雄性激素也會影響人的生命力和壽命。

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的人,精力也會比較旺盛,所以頭髮稀疏的人精力更旺盛。旺盛的精力用在學習研究上,導致頭髮稀疏的人更容易做出成績、成就。

醫學界對頭髮多少與文明程度的關係進行了論證,為我們了解一個人的能力水平提供了依據,也為現實社會中的人際交往提供了參考價值。

現實社會中,頭髮狀況與文明程度有一定正相關性

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溝通交往,也會在交往中總結一些人的特點,或者一類人的特點,頭髮的柔軟與否、多少與否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總結因素。

例如,頭髮細軟的人,現實中都是柔和的性格,給人的印像大多是隨和且容易相處。這樣的人,在社會人際交往中總能當好一個“傾聽者”“知己”,願意與其長期交往的人也會很多。

正因為他們的隨和,人際關係很好,在困難時總有伸出援手的朋友,在潦倒時總有及時幫襯的親人,在順境時總有主動找上門合作的人。所以,他們機會多,運動就多,自然更成熟,文明程度更高。

還比如,頭髮稀疏的人,往往有不錯的財運。這個認定說起來可能有一點迷信色彩,類似從寺廟中跪求而來的佛像、佛珠等物品,最在意的是有沒有「開光」。

頭髮也是一樣,稀疏的頭能夠吸收更多日月之精華,相當於佛教中的「開光」。迷信的人群認為,這樣的頭髮可以得到更多的佛緣、更好的財運。

再比如,頭髮稀少細軟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個豁達的性格。個性闊達的人,看問題、做事情不較真、不鑽牛角尖,更加註重把精力放在最主要、最重要的事情上,所以讓人看起來,總是比較聰明,能夠抓住要害。

雖然只是現實人際互動中一些偏向主體性的總結,但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頭髮細軟且稀疏的人,更加聰明、更加隨和、更加睿智一些。

綜上所述,從人類演化過程來看,猿人為了適應生存環境,必須發育出更發達的大腦,也不得不以毛髮減少為代價,換來大腦發育所需的散熱環境。

從醫學角度分析,頭髮稀疏的人分泌更多男性激素,進而促進大腦的發育,成了更聰明、更有思考的人。

從現實人際互動總結,頭髮細軟稀疏的人,更聰明、更睿智。

所以說,曾仕強教授的總結,是建立在人類歷史研究、生物科學驗證和現實人為總結的基礎上的,有其科學性和準確性,證明了頭髮細軟且稀疏的人,文明程度確實高一些。



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Traveling in Morocco was an old thing , which made me almost confused Morocco with Monaco. Thanks to Joann’s trip to Morocco and the Sahara, let us be able to read those beautiful scenery again.  My Unforgettable Journey Through the Sahara Desert and Morocco

Embarking on an adventure through Morocco and the Sahara Desert was a dream come true. The rich cultural tapestry, vibrant cities, and surreal landscapes created a journey that surpassed all my expectations. In this article, I want to share the highlights of my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mesmerizing sights, and the profound impact this trip had on me.

Captivated by Marrakech’s Mystique:

My journey began in the enchanting city of Marrakech. The labyrinthine souks, vibrant colors, and the tantalizing scents of spices and exotic foods immediately captivated my senses. Exploring the historic landmarks, such as the Bahia Palace and the Koutoubia Mosque, revealed the city’s incredible history and architectural wonders. As the evening approached, I found myself immersed in the lively atmosphere of Djemaa el-Fna square, watching storytellers, musicians, and street performers create a magical ambiance.

The Blue Oasis of Chefchaouen:

Making my way to Chefchaouen, known as the “Blue Pearl,” was a journey filled with anticipation. The town’s blue-washed walls and winding cobblestone streets produced an otherworldly experience. I spent hours getting lost in the maze-like alleys, stumbling upon hidden gems and encountering locals who warmly embraced visitors. Hiking to the Spanish Mosque provided breathtaking panoramic views of the town nestled among the Rif Mountains, leaving an indelible image in my mind.

Tranquility and Beauty in Essaouira:

Venturing towards the coast led me to Essaouira, a coastal town characterized by its historical charm and bohemian atmosphere. The sound of crashing waves and the scent of the salt air instantly set a peaceful tone. I strolled along the beach, watched local fishermen bring in their catch, and explored the medina’s narrow streets lined with vibrant art galleries and shops. The fusion of cultures and the relaxing ambiance made Essaouira a perfect retreat.

The Majestic Sahara Desert:

The highlight of my journey was undoubtedly the time spent in the Sahara Desert. Arriving at Merzouga, I mounted a camel and ventured into the mesmerizing dunes. The golden sand stretched as far as the eye could see, and the silence of the desert was awe-inspiring. The nightly campfire gatherings, traditional music, and delicious Moroccan cuisine created an intimate atmosphere. As the night unfolded, I marveled at the countless stars that adorned the sky, an experience that filled me with both wonder and humility.

My journey through the Sahara Desert and Morocco was a 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 From the bustling streets of Marrakech to the peaceful blue haven of Chefchaouen and the ethereal beauty of the Sahara Desert, every moment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my soul. The warm hospitality of the Moroccan people, the vibrant colors, the flavorsome cuisine, and the rich history all combined to create an unforgettable adventure. If you seek a destination that combines cultural immersion, breathtaking landscapes, and soul-stirring experiences, Morocco and the Sahara Desert await you with open arms.

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

Once winter solstice comes in this year, our good health and lucky arrive in each house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Edittied : OF 


Winter Solstice (Chinese: 冬至), the 22nd solar term of the year, begins this year on Dec 22 and ends on Jan 5.
On the first day of Winter Solstice,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experiences the shortest day and the longest night in the year, as the sun shines directly at the Tropic of Capricorn. From then on, the days become longer and the nights become shorter. The Winter Solstice also marks the arrival of the coldest season in the year.




Winter solstice is one of the 24 solar terms. On that day, the daytime is the shortest while the nighttime is the longest of the year. It’s very important in Chines lunar calendar,and also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China traditional.

中國自從古代就對冬至十分重視,素有」冬至大如年」這樣的說法。那麼,你知道冬至的英文怎麼說嗎?

Winter Solstice 冬至

「solstice」表示「the time of either the longest day in the year (about June 22) or the shortest day in the year (about December 22)」。一年中最長的一天(約6月22日)或一年中最短的一天(約12月22日)。

因此,這個字的用法就很局限,基本上就用來表示冬至:Winter Solstice,夏至:Summer Solstice。

冬至這天有些什麼傳統習俗呢?

The winter solsti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ays of the year, a day for family togetherness. On this day, peopl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will eat dumplings, and there is a saying that references this cus People dumplings, and there is a saying that references this cus. People in China make and eat tangyuan, or rice dumplings, to symbolize the reunion of family.


冬至大如年,這是家族團聚的一天。這天,中國北方會吃餃子,有「冬至到,吃水餃」這樣的諺語;中國南方則會包湯圓、吃湯圓,以像徵團圓。

在中國北方,每年農曆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這也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在冬至之時,將驅寒藥材和羊肉用麵包包成耳朵樣的「嬌耳」分給百姓之事。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製作食物,將其叫做“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防凍耳朵的習俗就這樣被沿襲了下來。

很多人用英文說餃子都喜歡用dumpling這個詞,但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dumpling 應該是一個“集大成”的概念:原則上,任何“面皮裹餡”的食物都可以叫“dumpling”,例如青團子、餛飩等。所以,用dumpling來表示中國特有的「餃子」就太過牽強了。

所以,冬至之日,我們想用英文表達餃子就可以說Chinese dumpling,或者乾脆直接用拼音Jiaozi.

餃子Chinese dumpling/Jiaozi

【例句】

Mother served a piping hot bowl of 中文 dumplings.

媽媽端上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

冬至吃湯圓,則是中國江南地區的傳統習俗。

湯圓又稱湯團,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每逢冬至,南方各家各戶都會做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亦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老上海人在冬至這天就是最講究吃湯圓的。

上面介紹說到「dumpling」可以表示任何「面皮裹餡」的食物,因此,向外國人介紹湯圓的時候可以說sweet dumplings。當然,湯圓是中國人的傳統美食,也可以直接用拼音Tang-yuan來表示。

湯圓sweet dumplings/Tang-Yuan

【例句】

In China, people eat tangyuan (sticky rice balls) to symbolize family unity and harmony.

在中國,人們吃湯圓象徵家庭的團圓、和諧。

Eating soft dumplings in winter is very nice.

冬天吃些軟糯的湯圓很幸福。


在冬至這一天,同樣別忘了給家人、朋友冬至的祝福語。

Happy winter solstice.

冬至快樂。

Stay warm and healthy, and good luck in the new coming year. Happy winter solstice.

祝你在新的一年裡溫暖、健康、好運。冬至快樂。

I wish our family peace and prosperity in the new year.

我希望新的一年裡,我的家庭和睦繁榮。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為何有些地鐵叫Subway,而有些叫Metro?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主講:會長

整理 : OF 















 說到地鐵,我必須先提世界上第一條地鐵——The Metropolitan Underground Railway,「倫敦大都會地鐵」。

法國巴黎在建造自己的第一條地鐵線時,直接沿用了「Metropolitan」這個說法。

然後慢慢縮略成更簡潔的名字「Metro」。於是歐洲許多城市都使用這個說法。

台北1996年3月28日為通車紀念日,英文為mass rapid transit ,最近隨著歐美人士的不斷增多,為了讓老外易記,故而越來越多的人改口叫metro。

大陸很多城市都用的是metro,上海、天津、南京、蘇州、無錫、瀋陽、廣州、深圳、重慶、成都、武漢、西安等。

而地鐵鼻祖倫敦的metropolitan underground railway  被倫敦人直接叫了「underground」。

而美國則偏愛“subway”。

各國有各國的說法。在不同地區和情境中,有不同的使用法。

02

如果是泛指這類交通方式,在美國、加拿大英語區、英國的蘇格蘭、南非等地,subway 通常指地鐵。尤其是在美國和加拿大英語區,各種快​​速軌交系統 (rapid transit) 無論是否全程在地下,都可能被稱為 subway。

在英格蘭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倫敦周圍,subway 指地下通道,underground 才是地鐵,口語簡稱 tube。

泰因-威爾地鐵大部分在地面上,因而習慣稱為 Metro。

Metro 這種說法來自法語 métro,由 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 縮略而來,原本表示「大都會鐵路」。

受法文影響,倫敦最早的地鐵也曾命名為 Metropolitan Railway。

如今 metro 早已進入眾多語言,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用來指稱地鐵軌交系統的單字。

很多地鐵標誌都會用到 M 這個字母。

即使當地口語中更習慣用其它詞來代稱,人們看到 metro 仍然常會聯想到與地鐵相關的事物。

此外,在書面、嚴謹的專業場合,也可將快速軌交運輸系統總稱為 rapid transit。

如果要特別指某個城市的地鐵等軌交系統,有時也會參考當地的說法。

例如在德國,地鐵稱為 U-Bahn,這個 U 相當於英文的 underground。

英文裡提到柏林、漢堡、慕尼黑等地的地鐵時,通常也會採用 U-Bahn。

在其它多數歐洲國家、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亞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無論當地語言用什麼詞,對應的英語說法通常都是 metro。

在東亞,metro 和 subway 兩種說法並存,日本地鐵叫成 subway 的更常見些。

在東南亞,MRT 是最常見的名稱,但不同國家 MRT 具體意義各有差異。

中國大多數城市的地鐵官方翻譯使用的是「metro」。

但也有一些例外,有些城市的中文不是地鐵而是軌道交通,例如:

長春軌道交通 Changchun Rail Transit

蘇州軌道運輸 Suzhou Rail Transit

重慶軌道交通 Chongqing Rail Transit,CRT

香港澳門的說法也有不同:

港鐵 Mass Transit Railway

澳門輕軌 Macao LRT System

這裡的LRT是輕軌,英文全名為Light Rail Transit。

03

關於地鐵的常用表達

①確認地鐵線

1. Which line should I take to get to the Forbidden City?

去國家音樂廳該搭乘哪條地鐵線?

2. take red line 

搭乘紅線

②購買地鐵票

1. Could I buy the subway ticket on that vending machine?

我能在那台自動售票機買地鐵票嗎?

2. I’m sorry. Could you help me with the ticket? I don’t know how to use the machine.

打擾一下,能幫我買一下票嗎?我不知道該怎麼用這台機器。

3、vending machine/ticket machine

自動販賣機/自動售票機

③刷卡進站

If you forget to tap in or tap out, you may be charged extra.

如果你忘了刷卡進出站,可能會被徵收額外車資。

Tap in 刷卡進站

Tap out 刷卡出站

④搭乘地鐵

1. Get on the train, or I will be late.

我必須擠上下一班車,不然會遲到的

2. Come on! Let's get off the train. It's our stop.

快來!我們下車吧,到站了

get on the train 上車

get off the train 下車

⑤地鐵換乘

1. Where do I transfer lines?

我要在哪一站換乘?

2. This is Central Park Station,change here for the Line 1

這裡是中央公園站,在此下車可轉乘1號線

04

地鐵常見詞彙

月台:platform

地鐵路線圖:line map

安全線:safety line

月台空隙/月台空隙:gap

車站入口:station entrance

電動扶梯:escalator

出口:exit

入口:entrance

軌道:track

地下通道:underpass

互換/交換/轉乘:interchange

05

順便補充一波知識:在美國,很多常見事物的說法跟英國不一樣。

例如「電梯」的英式英語叫lift,美式英語叫elevator;

「汽油」的英式英文叫petrol,美式英文叫gas;

「公寓」的英式英語叫flat,美式英語叫apartment;

「卡車」的英式英語叫lorry,美式英語叫truck,等等。

06

總結

① 在世界範圍內,metro比subway 使用更廣泛;

② metro除了表示“地鐵”,在歐洲大陸地區還可以指“城軌系統”;

③ subway主要使用在北美地區,但也有一些北美城市使用metro;

④ subway在英式英文中,指「地下通道」;

⑤ underground主要在英國地區使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卻使用 subway);

⑥ 亞洲地區「地鐵」翻譯不統一,不同地區說法都不一樣;

⑦ 大致原則:在美國用subway;在英國用underground;在世界其它地區用 metro。


2023年12月9日 星期六

同樣是影響他人,你選擇 influence 還是 impact?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Merry Reading Time 玩咖悦讀匯

Host :VP

Read aloud : OF



認識關注他人想望的「B 型影響力」

有兩個常用的英文單字 ,influence 以及 impact,意義雖然相近,但不完全相同,中文裡卻一律翻譯為「影響」或「影響力」。中文如果說「去影響別人的意見」,英文大概會說 to influence other's opinion,多半不會說 to impact other's opinion。而 impact investment 這個最近流行的投資概念,標準翻譯是「影響力投資」,還原成英文絕不會是 influence investment。
一人無法完成的任務,便需要運用影響力說服別人共同參與,心甘情願提供各種資源。人的心理總是希望去影響別人,而不是被別人影響(被影響的中性說法是「被說服」,正面說法是「學習」)。既然大家都想影響別人,於是坊間討論影響力理論或技巧的書籍汗牛充棟,其中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Cialdini)在 1984 年的經典名著《影響力》,談的便是 influence 而不是 impact,副標題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更清楚挑明:想要發揮影響力,便需要說服他人,將其意志轉換成跟自己的意志一致。
現代組織談願景,目的在塑造眾人意志。領導者靈活運用個人有形或無形的權力,也在努力改變他人心意。人人都忙著學習擴大自己影響別人的能力,卻往往忽略了更基本的問題:為什麼要發揮影響力?運用影響力的方法是否適當?是否需要節制?影響的成果是否為組織或人類帶來最終的利益?

從自我出發,要求他人完成自己期望的「A 型影響力」

20 世紀偉大的猶太教拉比(Rabbi)斯洛維奇克(Joseph Soloveitchik)曾經提出一個二元相對的觀念。他認為人性中有一種進取、擁有、征服的個性,同時也有另一種知足、分享、貢獻的成份。他借用創世紀裡亞當夏娃的故事,將前者稱為「亞當一號」(Adam I),後者為「亞當二號」(Adam II),兩者雖然對立卻也共存。由於有亞當一號的存在,人類勇於冒險,追求名利,成功了,便是人生勝利組的標準寫照。但亞當二號卻一心追求生存意義的實踐,無論世俗名利的得或失,都不會攪動心中的平靜。
也許我們可以借用亞當一號和亞當二號的對比,將現代人熱衷追求的影響力分成 A 型影響力和 B 型影響力兩種。
多數現代人追求的影響力以自我為中心,投射成對他人的期望,然後運用影響力弭平兩者之間的差異,出發點可以算是利己。這樣的影響力,不妨稱之為 A 型影響力。
以利己出發追求的影響力,稱為 A 型影響力。
A 型影響力是一種工具,有它無可取代的機能。缺乏這種能力,現代人無法扮演領導者的角色,組織無法執行任務,任何創新或者變革都難以著床。因此現代人必須學習有效溝通的技巧,嫻熟各種溝通的工具,了解人性中的曲折幽暗,最後完成改變他人心意的目的。
毫無疑問,在現代職場中,擁有影響力是一項重要的資產。不過人人都追求影響力,也就成了影響力氾濫的時代。當各種通訊管道中訊息真假莫辨,相互對立的立場赤裸裸的正面對撞,影響力過度操作的後果不是令人心生疲倦,就是被看破手腳,不能產生發自收訊者內心的共鳴。特別在網路社會,無所不在的影響力編織成天羅地網,現代人生活在外來影響力的重力場中,已經失去了獨立的精神自由,反倒需要追求「免於被影響的自由」。

改善匱乏現狀,完成別人想望的「B 型影響力」

另一種影響力,卻不以自我為中心,關注的是他人的想望或是匱乏,然後結合適當的資源,改變匱乏的現狀,完成他人的想望。這樣的影響力出發點多是利他,姑且稱之為 B 型影響力。
B 型影響力不像 A 型影響力具備明顯的工具性,但因為出於使命感,自有一種感動人的樸素力量。於是更多人能夠產生共鳴,反而造成持久的影響。
任何一項能夠持久的影響,大概都需要 3 個條件:動機純正,手段正當,結果正面(用另一種說法,可以稱為:初善、中善、後善)。 結果若不正面,所有企圖產生影響的努力都是徒然。動機若不純正,利己卻損他也絕不可能持久。手段的正當性最難拿捏,特別在艱困時期,「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誘惑十分強大,跟魔鬼做的交易都在這一時期發生。
因此在這初、中、後三個階段,A 型及 B 型影響力各有不同的作用。 B 型影響力以終為始,可以在造成變革的過程中,一開始便建立健康的心態,決定變革的方向。一個人若具備了 A 型影響力,則可以在變革的過程中掌握變革的速度,增加資源運用的效率。因此 A 型與 B 型影響力具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人生中的兩座山

紐約時報著名的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近年來屢屢向內省思,從自己的心路歷程反思現代人的人生道路,繼《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後,4 月又出版了一本新書:The Second Mountain: The Quest for a Moral Life
所謂人生中第一座山是所有人都在追求的:財富、名聲、成就、社會地位等等。在這登山途中,登山者不絕於途,只有少數矯健的登山手成功地登上山峰,獲得其他人稱羨的快樂(happiness)。然而人生中還有更高的第二座山,登峰者必備的登山杖是:有所不為的操守、為他人作出的自我犧牲等等美德,才有機會攀登山顛,獲得持久不退的喜悅(joy)。
作為一位出名知名的專欄作家,布魯克斯自認已經登上第一座山。可到了山頂,舉目四顧無人,他才發現自己孤獨無助,因而重新探索第二座高山的登山途徑。
A 型影響力和 B 型影響力是否相當於布魯克斯所謂第一座山和第二座山的登山途徑?過度的穿鑿附會自然沒有必要。不過,個人與群體,為人和為己,目標與手段,目的地與旅程,兩兩之間的對立是人類永恆的對話,A 型或 B 型影響力亦可做如是觀。
回到 influence 與 impact 這兩個英文單字。分析它們常常出現的語意背景,諸如 impact investment,或是千禧世代嚮往的 make a positive impact,關注的是影響力的結果;而例如 Robert Cialdini 提倡的 6 Principles of Influence,則聚焦在影響力的技巧。因此我們不妨視 influence 為 A 型影響力, impact 為 B 型影響力。influence 固吾所愛,impact 才是我們最終的追求。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GCIOSGF Newsletter 大中華留學生全球總會會訊:



好文分享  最強的修行

OF 摘自「內心強大誰也傷害不了你」

遇害不辯,沉默即寬容

詩曰:「不智之智,名曰真智。蠢然其容,靈輝內熾。用察為明,古人所忌。學道之士,晦以混世。不巧之巧,名曰極巧。一事無能,萬法俱了。露才揚己,古人所少。學道之士,樸以自保。」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有各種各樣的遭遇,許多時候,沉默是最好的矛與盾,進可攻,退可守。

有位修行很深的禪師叫白隱,無論別人怎樣評價他,他都會淡淡地說一句:“就是這樣嗎?”

在白隱禪師所住的寺廟旁,有一對夫婦開了一家食品店,家裡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夫婦倆發現尚未出嫁的女兒竟然懷孕了。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萬分!在父母的一再逼問下,她終於吞吞吐吐地說出「白隱」這兩個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隱禪師理論,但這位大師不置可否,只若無其事地答道:「就是這樣嗎?」孩子生下來後,就被送給了白隱禪師,此時,他的名譽雖已掃地,但他並不在意,而是非常細心地照顧著孩子——他向鄰居乞求嬰兒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雖不免橫遭白眼,或是冷嘲熱諷,他總是處之泰然,彷彿他是受託撫養別人的孩子一樣。

事隔一年後,這位沒有結婚的媽媽,終於不忍心再欺瞞下去了,她老實地向父母吐露了真情:孩子的生父其實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青年。

她的父母立刻將她帶到白隱禪師那裡,向他道了歉,請他原諒,並將孩子帶了回來。白隱禪師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時候,輕聲說道:「就是這樣嗎?」彷彿不曾發生過什麼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風吹過耳畔,霎時即逝。

白隱禪師為給鄰居女兒生存的機會和空間,代人受過,犧牲了為自己洗白的機會。在受到人們的冷嘲熱諷時,他始終處之泰然,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就是這樣嗎?」雍容大度的白隱禪師令人讚賞景仰。

在面對羞辱、誤解、背叛的時候,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寬容。只是對一個世俗人來說,這種寬容會讓自己很不好受,是一種疼痛的過程。但對悟道的人來說,這種寬容是一種快樂,因為它能夠感化犯錯的人,讓他們從內心反省自己的錯誤,是一種無聲之教。面對這樣的沉默,所有語言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

環視芸芸眾生,能做到遭誤解、毀謗,不但不辯解、報復,反而默默承受,甘心為此奉獻付出、受苦受難,這樣的人有幾個呢?

遇證不辯,是多麼難得的人生智慧。當誹謗發生後,一味地爭辯往往會適得其反,不是越辯越黑便是欲蓋彌彰。這時候,往往沉默是金,讓清者自清而濁者自濁,才是明智的選擇。誹謗最終會在事實面前不攻自破。在現實生活中,擁有「不辯」的胸襟,就不會與他人針尖對麥芒,睚眥必報;擁有「不辯」的智慧,寬恕永遠多於怨恨。

幫助曾經傷害過你的人

用寬廣的胸襟包容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能夠不計前嫌,給他以幫助與關懷,才是為人之大德。

從前有一個富翁,他有三個兒子,在他年事已高的時候,富翁決定把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三個兒子中的一個。可是,到底要把財產留給哪一個兒子呢?富翁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要三個兒子都花一年時間去週遊世界,回來之後看誰做了最高尚的事情,誰就是財產的繼承者。一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三個兒子陸續回到家中,富翁要三個人都講一講自己的經驗。大兒子得意地說:「我在周遊世界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把一袋金幣交給我保管,可是那個人卻意外去世了,我就把那袋金幣原封不動地交還給了他的家人。」二兒子自信地說:「當我旅行到一個貧窮落後的村落時,看到一個可憐的小乞丐不幸掉到湖里了,我立即跳下馬,從湖里把他救了起來,並留給他一筆錢。」三兒子猶豫地說:「我,我沒有遇到兩個哥哥碰到的那種事,在我旅行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人,他很想拿到我的錢袋,一路上千方百計地害我,我差點死在他手上。可是有一天我經過懸崖邊,看到那個人正在懸崖邊的一棵樹下睡覺,當時我只要抬一抬腳就可以輕鬆地把他踢到懸崖下,但我想了想,覺得不能這麼做,正打算走,又擔心他一翻身掉下懸崖,就叫醒了他,然後繼續趕路了。這實在算不了什麼有意義的經驗。」富翁聽完三個兒子的話,點了點頭說道:「誠實、見義勇為是一個人應有的品質,稱不上是高尚。有機會報仇卻放棄,反而幫助自己的仇人脫離危險的寬容之心才是最高尚的。我的全部財產都是三兒子的了。”

寬容是一筆龐大的財富,是至善人性達到的一種境界,是人性之花歷經滄桑之後依然盛開的那份通透與恬然。

活在仇恨裡的人是愚蠢的。當你憎恨別人時,心裡總是憤憤不平,希望別人遭到不幸、懲罰,卻又往往不能如願,失望、莫名地煩躁之後,你便失去了往日那輕鬆的心境和歡快的情緒,從而心理失衡;另一方面,在憎恨別人時,由於疏遠別人,只看到別人的短處,在言語上貶低別人、在行動上敵視別人,結果使人際關係越來越僵,以致樹敵為仇。寬容地幫助曾經傷害過你的人才不失為人生大智慧,以德化怨,春風化雨,是成熟人性臻至化境的象徵,寬容的人生收穫的必是滿城桃李。

對自己的對手“投之以木桃”

《詩經·衛風》中有雲:「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就是說,你對我好,我對你更好。普通的朋友之間尚且如此,倘若胸懷寬廣,對自己的對手也能“投以木桃”,那你的對手也一定感激涕零,視你為恩人一般。日後定會尋找時機報答你,給予你幫助,讓你獲得更大的成功。

一位名叫卡爾的賣磚商人,因為同另一位對手的競爭而陷入困境之中。對方在他的經銷區域內定期走訪建築師與承包商,告訴他們卡爾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磚塊不好,生意也即將面臨歇業。卡爾對別人解釋說他不認為對手會嚴重傷害他的生意。但這件麻煩事使他心中生出無名之火,真想「用一塊磚來敲碎那人肥胖的腦袋作為發洩」。

「有一個星期天早晨,」卡爾說,「牧師佈道時的主題是:要施恩給那些故意為難你的人。我把每一個字都吸收下來。就在上個星期五,我的競爭者使我失去了一份25萬塊磚的訂單。但是,牧師教我們要善待對手,而且他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他的理論。當天下午,我在安排下週日程表時,發現住在弗吉尼亞州的一位我的顧客,正因為蓋一間辦公大樓需要一批磚,而所指定的磚的型號不是我們公司製造供應的,卻與我競爭對手出售的產品很類似。同時,我也確定那位滿嘴胡言的競爭者完全不知道有做成這筆生意的機會。”

這使卡爾感到為難,是遵從牧師的忠告,告訴給對手這項生意,還是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讓對方永遠也得不到這筆生意呢?

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卡爾的內心掙扎了一段時間,牧師的建議一直在他心中。最後,也許是因為很想證實牧師是錯的,他拿起電話撥到競爭對手家。接電話的人正是那個對手本人,當時他拿著電話,難堪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卡爾還是禮貌地直接地告訴他有關維吉尼亞州的那筆生意。結果,那個對手很感激卡爾。

卡爾說:“我得到了驚人的結果,他不但停止散佈有關我的謊言,而且還把他無法處理的一些生意轉給我做。”

沒有永久的敵人,也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對於昔日的對手,打擊報復只能為自己埋下更多的禍根,而善待我們的對手,不但能夠感化他們,還會為我們自己的事業掃除一定的障礙。


GCIOSGF

營養學研究這五種食物最健康,猜猜排第一的是什麼?

 GCIOSGF Newsletter 會訊: Healthy news  Edit: OF 哈佛大學曾進行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後發現,5種超級食物最能降低發炎反應,第一名為番茄、第二名為莓果類、第三名為綠色蔬菜、第四名為堅果,第五名則為魚類。他表示,番茄無論大、小番茄,均含茄紅...